• 16阅读
  • 0回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重视普及初等教育工作 哀牢山区女孩入学率大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3
第3版()
专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重视普及初等教育工作
哀牢山区女孩入学率大提高
本报讯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女孩子入学问题,使全州女孩子入学率大幅度提高,普及初等教育出现了新局面。
这个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哀牢山区,居住着哈尼、彝、苗、瑶、壮、傣、回、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解放前,这里教育事业十分落后;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可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寨、山区,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和早恋早婚等落后习俗的影响,许多家长不让女孩子念书,说什么“蚂蚁不过河,姑娘不上学”,女孩子入学率仅占百分之二三十,少数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女生,成了“男儿学校”。在上学的女孩子中,能坚持读到小学毕业的不到三分之一,上中学和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女孩子上学的少,妇女中文盲不断产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几年来,这个州加强边疆、山区普及初等教育工作,把解决女孩子入学问题作为重点和难点来抓,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利用报纸、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和召开干部会、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初等教育的意义,宣传宪法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讲解“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道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妇女有文化的好处、没有文化的苦处,提高群众对送女孩子上学的认识。二是要求乡村干部、党员带头送女孩子上学,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分片包干、挨门逐户地动员家长送女孩子上学。不少区、乡还把“克服‘重男轻女’思想,积极送女孩子上学”纳入村规民约,作为评比文明村寨和五好家庭的一项内容。三是从女孩子一般要兼顾家务劳动的实际出发,采取全日制、半日制、隔日制、早晚班、扫盲班、巡回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方便女孩子上学。部分地区还对女孩子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不仅免收学费,还发给课本和学习用品。四是根据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办学。部分区、乡完小开办了少数民族女子班,深受群众欢迎,吸引了很多少数民族女孩上学。一些山区苗寨小学根据苗族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绣花、绩麻的特点,增设了手工劳动课,聘请当地擅长绣花、绩麻的苗族妇女担任兼职教师,使苗族女孩子既能读书识字,又学到技术,苗族群众感到十分满意。五是对动员和组织女孩入学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采取这些措施后,全州女孩子入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全州共有适龄女孩子十七万八千多人,目前已入学十五万九千九百多人,入学率达到90%,其中,少数民族女孩子入学率达到88%。在校女生流动大为减少,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李长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