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郭影秋同志逝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3
第3版()
专栏:

郭影秋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郭影秋1985年10月2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郭影秋同志生前两次嘱咐,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交给医院作科学研究用,《郭影秋诗选》的稿费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一次党费。郭影秋同志的家属一再表示希望实现他生前的愿望。郭影秋同志遗体由医院作医学研究后,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郭影秋同志1909年生于江苏铜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郭影秋同志积极从事中学、民众教育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郭影秋同志曾任中共铜山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冀鲁豫湖西军分区政委、司令员,中共济宁市委书记,中共冀鲁豫区委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区委敌工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郭影秋同志历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北京市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名誉校长等职。
郭影秋同志多年从事高等学校的领导工作。在工作中,他重视发挥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他的思想作风对学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博得了教育界很高的赞誉。
“文化大革命”中,郭影秋同志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病榻上,他仍继续关怀和指导学校的工作。
郭影秋同志勤奋好学,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对史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曾殷切关怀和具体指导第一部清史的编写工作。
郭影秋同志逝世后,彭真、宋任穷同志打电话向他的家属表示哀悼和慰问。万里同志到医院向郭影秋同志遗体告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南京大学等发来了唁电或唁函。郭影秋同志病重期间,段君毅和有关的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负责人曾前往医院探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