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高擎理想之火出征——访第二批南极考察队队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4
第3版()
专栏:

高擎理想之火出征
——访第二批南极考察队队员
本报记者 杨良化
我国第二批南极考察队启程前夕,记者在考察队集训地访问了这批正在秣马厉兵的探索者们。从他们动人的经历和执著的追求中,人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胸中燃烧着为祖国争光的理想之火。
“圣诞老人”再下南天
在这支不足四十人的考察队里,有七位是七个月前刚从南极回来的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副队长鄂栋臣就是其中的一位。
四十六岁的鄂栋臣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讲师。今年初在南极乔治岛建设长城站和科学考察中,他不惧艰险,拚命工作,加上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一个月内就须眉皆白、银发盈额了。当时队员们曾风趣地称他为“圣诞老人”。回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他的毛发又变成了本色。鄂栋臣说:“这次考察人少任务重,每个人承担的工作量不亚于去年。但是,我们出去是代表国家,不管困难有多大,都要豁出命来完成任务。就我来说,甘愿再当一回‘圣诞老人’!”
巾帼不让须眉
在这支考察队里,将有两位女科学家首次进行南极考察。她们,一个是来自杭州西子湖畔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王先兰,一个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谢又予。两人都是四十八岁,助理研究员。
多年的野外考察生活,给谢又予的脸上镀了一层红润、健壮的光泽。她告诉记者,尽管是第一次去南极,但她对南极已有很深的感情。1980年以来,她参加了所里其他同志从南极带回标本的研究工作。多年来,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亲自踏上南极,用自己的学识为考察那里的地貌多做贡献。
说来也巧,谢又予的丈夫崔之久也是搞地貌研究的,在北京大学工作,前些年到新疆考察冰川时,双手被冻掉了好几个指头。崔之久去年赴加拿大参加北极考察,几个月前才回到北京。我问谢又予:“他刚从北极回来,你又跑到南极,他同意吗?”谢又予回答:“别看我们家这位是二等残疾,可他事业心特别强。许他迷上了北极,就不许我迷上南极?这次他听说我能去南极考察,也特别高兴,让我放心工作,家里的事他包了!”
香港记者报道“民族魂”
第二批南极考察队里没有内地新闻单位的记者,却有两位来自香港的同行。这是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后在科学考察方面的一个新举动,大概也是对去年香港新闻界听说内地十几位记者去南极深表羡慕的一个补偿吧!
这两位同行,一位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阮纪宏,一位是培华教育基金会的女摄影师李乐诗。
谈起远征南极的动因,李乐诗说:“我是从人民日报上得到的启发。中国过去由于没有登上南极而在国际会议上受冷遇,被请到会场外边去喝咖啡。当看完你们的报道后,我哭了一夜,下决心一定要去南极,一定要把我们中国的南极考察成果报道给全世界!”她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了。
二十七岁的阮纪宏说:今年夏天在香港举办南极考察展览时,全港上下轰动,香港同胞争相参观这个被称为“振奋国魂”的展览。从那时起,我就是做梦也想去南极。
当谈到在南极的打算时,阮纪宏说:“我听说你们第一次去南极时记者也是参加建站的战士,我也做好了准备,队长交给什么任务都要尽力完成。至于本行么——我要报道南极风光,还要报道好每个队员的拚搏事迹,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