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论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技术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4
第5版()
专栏:论坛

论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技术战略
云南省商业厅农艺师 周远宽
编者按:这篇文章值得一读,特推荐给广大读者。农副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农副产品加工问题,现在还没有破题。一个大困难,就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现代科技知识。因此,欢迎科技人员为本报撰写有关农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文章,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长期钻研,这项工作必将开花结果,年年有新成果、新气象。
开发大西南,建设有特色的轻工基地和林业、畜牧业基地,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战略设想。川、滇、黔三省的共同特点是,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水平不高,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率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本文就云南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技术战略,谈一些粗浅看法。
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和全国一样,广大农村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历史时期。以1983年为例,全省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25.4%,粮食总产比1980年增长10.26%。年产水果三亿多斤,大牲畜存栏数七百七十万头,肥猪三百四十万头,整个农村多种经营的产值比1980年增长6.9%。供销社系统收购杂木杠、竹、藤、棕、麻、龙须草等九十七万担。全省有蜜源植物一百三十种,蜜蜂七十三万群,居全国之首,收购蜂蜜四百五十多万斤。此外,还有许多属于加工业物质基础的资源,如二百多种野生工业油料植物,等等。
农副产品加工原则及意义
云南的经济结构形态,基本上属于农业经济的类型,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发展轻化工、食品工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近期和远期的重要经济优势。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观点认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劳动并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科学性劳动和自然界结合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给劳动提供材料,科学性劳动则把材料变为财富。1983年,全省以烟、糖、茶、酒类为主的轻工业税利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今后除继续保持烟、糖、茶、酒增产增收外,应从农副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入手开发新产品,向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深度、广度进军。原则是:1、有利于维护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2、坚持永续作业的原料基地,抓好产前准备和产后服务;3、产品变商品后要有市场出路,有竞争能力;4、就地取材、投资少、周期短、收效快,有社会经济效益。
生物转化的综合利用工程潜力巨大,狠抓加工增值,一物多用,符合云南山多坝少、地多田少、生物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平衡、交通不便的特点。它对目前既上不了大项目,又需扩大地方财源,多渠道积累资金,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建议将农副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组织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协同攻关,使之早见成果。
农副产品加工的项目与前景
我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但运输困难、加工科学技术落后这两个劣势制约了优势的发挥,多数项目的再次利用率不到10%,多年来在相当多的领域里处于“产原料,卖原料”的状态。在屠宰场、豆腐坊、粉坊、糖厂、造纸厂、渔场等部分领域里的加工剩余物遍地皆是,用之成宝,弃之则废,造成环境污染。科学技术发达而本国资源少的日本,农副产品多次加工利用率是很高的,连猪骨头都磨成粉末,加佐料列入食品,各类代粮、代木用品越来越多地投入市场。
我省生物品种资源虽然丰富,但大宗拳头产品有限。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用品结构将发生变化,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农副产品资源,加工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产品,其前景是无量的。
从目前情势看,我省至少可先从以下十二个项目入手开展深加工与综合利用:(1)粮食副产物加工;(2)甘蔗副产物加工;(3)淀粉加工利用;(4)豆类加工利用;(5)果品加工利用;(6)蔬菜保鲜、加工;(7)肉食禽蛋及水产品加工;(8)蜜蜂产品加工;(9)竹类加工;(10)饼粕(油枯)加工;(11)杂木、藤条、棕丝、龙须草加工;(12)木材综合利用。
农副产品加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宏观的战略设想,必须谨慎地分品种从微观技术上认真论证,通过试验稳步前进,做到“进”能攻,“退”能守。农副产品属生物性再生资源,政策性、技术性、区域性、季节性都较强,分布量不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大,这就给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工程带来了艰巨性、复杂性和工作的不均衡性。必须统观全局,正确处理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加工利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牢固树立生态学观点,做到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积极发展、全面兼顾。
2.牢固树立经济效益观点,做到收购、销售、调存、加工、销售、使用全面兼顾,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3.加强以食品工业为主的教学、科研工作,加工工程要上去,科学技术需先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