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科技体制的改革要坚定不移——谈谈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4
第5版()
专栏:

科技体制的改革要坚定不移
——谈谈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于维栋
(一)
要解决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结合问题,首先要解决方针问题。
几年来,党的科学技术工作方针经历了一个调整和转变的过程。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联系了起来,这是调整科学技术工作方针的理论依据。1980年到1981年,中央领导同志曾经多次指出,科学技术要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首要任务。198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国家科委党组《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的通知中指出:“要把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克服相互脱节的毛病。经济建设工作既要依靠社会科学,又要依靠自然科学。”“科学技术门类很多,应当为各方面服务,但主要应为经济建设服务。”1982年10月,赵紫阳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这个“依靠——面向”的方针阐明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工作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方针,既是振兴经济的战略方针,也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贯彻执行党的这个战略方针。
(二)
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真正解决科技和经济的结合问题,必须在方针、政策、规划、体制四个方面配套进行。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中央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就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讲的这个“双管齐下”的精神。
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四个重点:
一、改革研究机构拨款制度。二、调整科学技术的结构,强化企业的开发研究能力。三、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的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对技术成果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大力开拓技术市场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极其重要的内容,是疏通技术成果流向生产渠道的一个有力的措施。四、改变对科技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科技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当前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
有人担心,强调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会影响我国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影响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也有人担心开发研究单位和一些应用研究单位普遍实行有偿合同制之后,会滋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中长期研究工作的进行。这些疑虑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如果我们搞得不好,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这些副作用。在《决定》起草过程中,对这些问题曾经慎重考虑过,文件曾经十易其稿,组织了一百七十多人分成十几个调查组作了专题调查,征求了三千多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的意见,组织两千多人讨论了文件的草稿。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又对文件的草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决定》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例如,规定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纵深部署,对国家重点项目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对基础研究试行科学基金制,对标准、计量、观测、情报、环境科学等研究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制,等等。认真推行这些规定,就可以防止一刀切的做法,避免可能产生的种种副作用,把科技体制改革事业引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加强领导,精心指导,也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同心同德,通力合作。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改进和完善,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事业是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原载《科学管理研究》,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