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在英雄的国土上——访问罗马尼亚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5
第7版()
专栏:

在英雄的国土上
——访问罗马尼亚散记
本报记者 吕建中
10月中旬,美丽的黑海之滨已泛起凉意。本报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却置身友谊的海洋,时时感到分外的温暖。
我们在艺术珍藏博物馆,欣赏了他们珍藏的中国唐代菩萨头像和印刻着柳公权书法的古老的中国木柜。这些文物表明中罗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
在蒂米什瓦拉电器仪表测量厂,我们走到每个挂满鲜花的车间,都播送中国乐曲。这个厂曾几次和中国厂进行互访,前些年还有几十名中国专家在这里工作过,双方情同手足,合作得特别好。他们祝愿两国为实行各自的新的五年计划,合作得更有成效。
我们到多瑙河三角洲隆卡淮察农业社农民家里作客,分享了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这里历史上长期荒凉贫瘠,群众十分穷困。解放后,较早地实现了合作化,政府又制订出规划,着手全面开发三角洲,后来又适当调整了农业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加快致富步伐。现在三角洲正在变成富饶美丽的新天地。前些年从中国引进的鲤鱼、白鲢,如今已是餐桌上的佳肴。我们每走进农业社员的花园住宅,主人都热情地拿出家酿葡萄酒款待我们,并和我们合影留念。一位经历过希特勒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老人,特意从庭院一角采了一束白菊花送给我们,说:“白色的花象征和平”。
中罗两国在漫长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着近似的命运和共同的目标,两国人民的感情也就特别容易交流。罗马尼亚人民可贵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我们乘艇游览了去年通航的康斯坦察运河,主人以自豪的心情告诉我们,在多布罗加丘陵地带开挖这条六十多公里长的运河,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和国际航运事业,都有重要意义,可是,当时在两千万人口的罗马尼亚,兴建这项浩大工程是十分艰难的事。有人轻蔑地断言“这是幻想”。但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毫不气馁,苦战八年,终于征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设想。
罗马尼亚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尊重自己的历史紧密相连。在许多城乡大街上,在博物馆,在旅游胜地,以至在学校,都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人物的雕像。青少年还常去历史博物馆,在那大厅里举手宣誓:我们热爱祖国,愿为祖国而献身。
在康斯坦察海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欧的巨大雕像迎着黑海风浪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上。当年,只因他在诗篇里揭露了罗马帝国独裁者奥古斯都的荒淫与暴虐,歌唱了人民渴望独立与自由,就被放逐到荒凉的康斯坦察,含着泪水写下了最后的诗篇《黑海书简》和《伤怨集》,结束了自己的残年。如今康斯坦察已经成了美丽的旅游胜地,诗人的名字永远留在人民心间。
我们怀着对诗人的追思,从黑海岸边到了木尔伐特拉尔访问葡萄种植酿酒联合企业。那里有两千公顷葡萄园,所产葡萄酒久负盛名,曾多次在国际酒类比赛中获奖,来罗马尼亚的外国客人和旅游者,都以能品尝这里的美酒为一大快事。午餐时,主人以多种葡萄酒让我们品尝,并嘱我们记住各自最喜欢的一种酒。我们不约而同地都选中了一种橙黄色葡萄酒,主人十分高兴地说,这种酒叫“奥维德欧的眼泪”。
多么深沉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啊!大家怀着感奋的心情频频举杯,代表团团长翟向东同志乘兴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葡萄酒香飘千里,中罗友谊似海深”的诗句。
诗人辛酸的眼泪酿成了人人喜爱的美酒,这美酒又浇灌着我们和罗马尼亚朋友心灵中的友谊之花。(附图片)
葡萄生产在罗马尼亚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农村几乎家家都种葡萄,户户都酿葡萄酒。目前罗马尼亚全国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三十万公顷,总产量为二百万吨,占世界第八位。图为康斯坦察县穆尔法特拉尔地区的葡萄喜获丰收。 罗马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