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建新村党支部书记苦心抓教育 该村实现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三个百分之百,几年来出了十八个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8
第3版()
专栏:

建新村党支部书记苦心抓教育
该村实现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三个百分之百,几年来出了十八个大学生
本报讯 记者肖荻报道:别看天津南郊建新村党支部书记是个半文盲,他在抓教育上可真有几手硬工夫。五年多来,在这个仅有一千多人的小村里,出了十八个大学生。
“勒紧腰带也得抓教育!”这位五十出头的老书记张兆起经常念叨这句话。天津南郊区北闸口乡建新村曾是有名的“老、大、难”村,十年浩劫时越折腾越穷。但,在1978年全村尚负债的情况下,张兆起就鼓动社员紧紧手,集资办教育。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时认字的不还得接受我的再教育?思想不通。张兆起就讲形势的变化,讲自己不识字的苦楚,请大家议一议:村里这几间东倒西歪的教室把咱的孩子砸死怎么办?很快,全村社员集资三万元盖起六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有个别社员为让孩子早赚钱,不让孩子上学,党支部就作出规定:新工人进村办厂,小学毕业的干壮工,中学毕业的干技术活,两者年工资相差四五百元。从1980年起,村里把学龄前儿童入幼儿班和小学生入学费用全部包起来。当学生考入大学,家里缺劳力时,村里就不分给农业活,只给在家的老人分点力所能及的收入不低的副业活,让家里安心,学生放心,努力学习。
“只有体贴人家,才能用人家!”这是张兆起的“尊师观”。他认为搞好教育的关键是老师教得带劲儿。为了让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上,村里拿出一笔钱,奖励在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教师,并鼓励七位民办教师努力提高水平,经考核及格后转为公办教师。帮双职工老师解决住房,每年分给稻米、蔬菜,对一方是农业户口的则照顾干副业活,这样使教师们收入不低于同等劳力,成绩突出的还可高一些。有位吴老师家住东营,因修公路需搬迁,有困难,村里便派人派车并送去砖瓦灰砂。有位别村不愿安排的教师,张兆起了解情况后帮他解决了困难,这位老师再也不老往市里跑了,教学很努力。张兆起说:“过去不是人家不行,而是咱们对待人家不好。”
“抓教育,得从幼儿时抓起。”这是张兆起的主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下好根底。现在全村三十多名学龄儿童入了村办育红班。幼儿教师是高中毕业生。这个村已实现了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三个百分之百。
“这一切,说到底是党的政策好!”这是张兆起的总结。这个村过去很穷,1976年人均收入仅五十六元。农村实行改革后,这个村把种田能手发动起来承包土地,同时聘能人搞起彩印、胶印、铁工厂等六个工副业厂,在外求学的学生假期回村也热心帮助搞好生产、生活、医疗。去年人均收入达七百九十八元,今年预计可达到八百五十多元。全村男女老少无闲人,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新盖的水泥砖瓦房比比皆是,全村公共积累已达二百多万元。现在一提起上学,家家摽着膀子比。谁家出个大学生,一家子乐得不行。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这个村出了十八个大学生,还出了三十二个中专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