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关键是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关于增强大中型企业内部活力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8
第5版()
专栏:

关键是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关于增强大中型企业内部活力的调查报告
陈俊生
今年5月中旬至8月上旬,我们先后对湖南、湖北、安徽、吉林四省十几个大中型企业,就如何增强企业活力问题进行了调查。搞活企业有两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从外部环境创造条件,给企业创造搞活的前提;一是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做好文章。我们的调查侧重在企业内部如何搞活的问题。
大中型企业搞活的基本标志和活力的源泉
从我们调查来看,活力比较强的企业,经济效益都是持续上升的。例如,第二汽车制造厂1983年实现利润二亿八千万元,比1982年增长27.85%;1984年实现利润三亿五千万元,比1983年又增长26.07%。1985年经济效益从发展势头看,将比去年有更大增长。武钢1982年至1984年实现税利以每年递增20.09%的速度增长,今年又是增长的趋势。
活力比较强的企业都有一个突出的标志,即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消化能力强,有发展后劲。各企业普遍认为,没有这三个能力,经济效益就不可能持续上升。第二汽车制造厂1983年自筹用于建设改造的资金六千万元,比1982年增长3.51%;而1984年用于建设改造的资金上升到一亿三千万元,比1983年增长116.67%。他们为实现1990年建成二十万辆的生产能力,一方面对老基地挖潜改造,把目前基本上属于六十年代末期的水平,提高到八十年代初期的综合技术水平;一方面在襄樊开辟新的基地,力争建成三万辆八十年代中期水平的“新技术样板厂”。与此同时,在东风联营公司范围内,还拟另外形成五至十万辆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不仅注意设备更新、技术储备,更注意人才的储备。他们认为,人才开发是企业生存、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保证。所以他们都有开发人才的比较完整的职工教育体系,而且能够正确使用人才,开辟人才源流渠道,使人才得到用武之地。一些企业领导人提出当厂长不能只管任期内的经济效益指标,还要管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人才开发、产品开发的指标,实行全面成绩考核,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有后劲。他们说,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思有时”。
从目前情况看,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都受消化能力的制约。去年以来,原料、材料、燃料涨价幅度较大,使企业承受了很大压力,有的企业患了“消化不良症”,想活也活不起来。有的企业却在消化能力上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武钢去年就消化掉因原材料提价而增加的支出五千多万元。今年他们要靠挖潜,以三百七十万吨的能源生产出四百万吨钢铁,这主要是靠降耗来解决。岳阳长岭炼油厂今年计划增收税利二千万元,实际要增加税利四千一百万元才能消化掉运费、原料提价的因素,否则保证不了税利计划的完成。
这些大中型企业能够做到效益不断增加,自我发展和自身消化能力不断增强,并不断储备后劲,是因为他们都有一套经营之道,例如不断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注意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横向经济技术联系等,从而增强了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但更重要的是经营者和生产者两个积极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我们调查的这些大中型企业,行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和生产条件各不相同,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有的对自己的优势利用得好,不断转化为新的更大的优势。有的条件差,在某一方面是劣势,但他们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变劣势为优势。有的企业通过开发一个新产品,或发展一项横向经济技术联系,而使整个企业改变面貌。有的捕捉住一个有利时机,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有的企业领导人说,经营得法,机会也会变成优势,反之,固有的优势也会因坐失时机而变成劣势。大量事实说明,搞活企业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然,决不是说物不重要,问题在于物要靠人去利用、去发挥作用。否则,就物见物,会导致现象复杂化,抓不到问题的本质,有碍于企业内部潜力的挖掘。而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关键是加强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把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关于调动经营者积极性问题
讲管理,就有个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经营者,是指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责权利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的领导者。我们从调查中看到,活力较强的企业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主要不是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引进、新产品的开发等等,在它们后面真正起作用的是一批社会主义的新型经营者,他们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如果我们全民所有制的各种企业都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和管理,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压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真正搞活国家大中型企业,从领导上讲,归根到底是看在“经营”二字上怎样做文章。
我们调查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他们搞活的突出特点,一是划小了企业内部的核算单位,使那些条件具备的车间变成了专业厂,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力,成为企业内部的经营者。二是有一些车间和班组,虽然没有专业厂那样的权力,但在经济承包中,在责、权、利结合上自主性较大,实际上也具有了经营者的特点。实践证明,凡企业内部划小了核算单位或给承包单位以较多经营权的企业,面貌变化都很快,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高。例如,第二汽车制造厂实行了“三全面分层经营承包责任制”,即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全面技术进步为核心,全面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分层经营承包。每级承包单位,都按照商品生产的特点,用经济办法进行经营管理,一切按价值法则和经济合同办事。他们经济承包的具体做法是,专业厂对总厂实行利润递增全面承包,承包年限一次核定,签定合同。专业厂可以在总厂统一安排下,制定自己的技术改造和发展规划,还有承接来料加工和市场调节产品权、闲置多余设备的出租或有偿转让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对职工进行奖惩权、自选工资分配形式权、基建项目自行组织施工或对外招标承包权;对部分封闭的辅配件分厂,还增放了部分产品销售权、材料采购权等。分厂的自主权扩大了,他们又对车间、班组层层放权,如车间有承揽劳务加工权、车间之间联合组织生产的产品外销权、超利分成权、人事选配权、对职工浮动工资分配和奖惩权等。对车间、班组采取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综合承包,一种是单项承包,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形式是包、保、核相结合。二汽的考核是严格的,主要是对效益进行综合考核,并且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他们是根据企业的效益=质量×技术进步×利润的公式(各类效益按百分数计算),来测算和评价一个单位的总效益,使质量和技术进步都作为否决权指标,防止单纯利润观点。二汽实行的三全面经营承包责任制,使企业增强了内在的活力,为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984年二十一个第一线分厂由单纯生产厂变成自主经营厂后,实现的内部利润比上年翻了一番。二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是通过分层经营,把国家给企业的权利分解到车间,有些分解到工段、班组,从而把大企业里的“小细胞”搞活,使大型企业内部经营小型化,全厂从上到下人人开始树立经营思想,改变了“总厂搞经营,基层搞生产”的那种呆板的局面,整个企业的肌体变得生机勃勃。事实说明,把国家放权仅仅理解为使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对下面则寸权不放,不敢使有条件的单位有一定的经营权,是不利于把企业搞活的。
现在,大中型企业之所以活的不够,原因之一就出在“大”字上。大企业虽有大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人才多、设备能力大,但不如小企业灵活。这种大中型企业由于是“大”经营,内部是“大锅饭”,使人才和设备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划小核算单位或赋予承包单位适当的经营自主权,不仅便于管理,而且使职工觉得企业生存、发展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密切,个人的劳动成果、贡献容易得到重视,使生产责任心加强,还可以鼓励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开展竞争。这样,就把大中型企业“大”的优势同各个经营承包单位“小”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就会在企业竞争中产生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问题
在强调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应充分注重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者是企业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也会落空。我们在调查中看到,生产者积极性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他们主人翁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个活力最大。例如,辽源市丝绸厂去年利润突破百万大关,但今年国家分配的原料不足一半,议价丝贵又来路不畅。而市里要求该厂今年利润要完成一百二十万元,厂领导左算右算也不敢接受。后来,厂里发动广大职工献计献策,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的半夜还到厂长家里提建议。结果一共找出了搞活企业的八条门路,大大增加了厂领导完成任务的信心。最后全厂提出了利润保一百二十万,争一百三十二万,奔一百六十万的奋斗目标。职工们不仅提建议,而且实实在在地干,今年上半年就实现利润六十七万五千元,上交税收七十三万二千元。由此可见,广大职工这种主人翁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一旦引发出来,就势如破竹,使整个企业生机盎然。
激发生产者主人翁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关键是发扬经济民主。生产者的责任感和他们在企业的地位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民主就是要保障生产者的主人翁地位,有了经济民主,才能激发生产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有了经济民主,才能启发生产者的革新精神。我们调查的这些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都搞得比较好,还没有发现不实行民主管理而能把企业搞活的。现在企业管理上的重大发展,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而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对职工来说,实际上是经济民主权利的扩大。经济承包责任制越完善,责、权、利结合得越好,职工的民主权利也越多,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也就越强。相反,如果经济责任制不同职工民主管理结合,只是按规定劳动,按劳动拿钱,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特色,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就无从谈起。再有,现在企业向目标管理发展,有些成效很显著,重要因素之一,是目标管理同民主管理结合,把企业的管理目标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每个人都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而不是仅仅跟上生产线的运转节奏而已。如果离开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目标管理就会变成呆板的行政命令。还有,全面质量管理是建筑在全员管理之上的,更离不开生产者的积极性,单靠行政命令是保证不了产品质量的。
现在有人一谈到加强管理,搞活企业,总是从行政指挥上考虑得多,这种考虑是必要的,但对怎样理顺人心却想得少,而目前理顺人心正是加强管理、搞活企业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春卷烟厂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证实了以人为核心加强管理、搞活企业的重要性。这个工厂前几年生产很不景气,1981年以来上交税利连年下降,1983年实际吃国家补贴二百三十多万元。1984年初,新组建的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烟厂衰落的关键是人心不顺,生产者积极性不高,科技人员长期被冷落、排挤,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很少有人过问,生活有困难无人关心,单纯“惩办主义”盛行。去年以来,他们在端正经营思想、加强严格规章制度管理的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理顺人心上,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把工厂的荣誉当成自己的荣誉,同工厂共命运,为搞活企业出力,生产形势迅速好转,去年上交税金猛增到一亿零五百万元,超过1983年的88.47%,实现利润一千二百八十七万元,人均效益名列全省第一。今年1至7月实际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38.41%,已交税金提高76%,利润提高3.3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