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中日友谊地久天长——记中国青年友好之船代表团访问日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8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中日友谊地久天长
——记中国青年友好之船代表团访问日本
礼炮轰鸣,焰火怒放。11月12日晚七时,载着中国青年访日友好之船代表团的“紫罗兰”号客轮,在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送声中,缓缓离开大阪港突堤码头,驶上了归国的旅途。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这美丽迷人的金秋,既是收获的季节,又成了播撒友谊种子的时节。十七天来,“紫罗兰”号客轮绕日本本州岛航行一周,停泊六个港口,代表团遍访了日本四十三个都、道、府、县的二百八十多个市、町,其中不少地方是头一次接待外国客人。在同中国青年接触的日本各界人士中,有多年从事日中友好事业的老朋友,也有去年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首次访问中国的新朋友,更多的是在这以前从未谋面的新交。正如日本中部、近畿地区欢迎委员会委员长枡田健三指出的那样:“这种交流对于推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日中友好关系,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青年们在日本各地播下的友谊种子到二十一世纪必将开出鲜艳的花朵。”
去年参加中日青年友好交流的日本青年是日中友好的新的生力军,在接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地处偏僻山区的和歌山市距中国青年访日友好之船代表团的上陆地点名古屋港有几百公里,去年访问过中国的一些青年凌晨二时起床,远道驱车迎接中国客人。当他们把中国青年们分别接到自己家里时,已经是夜里九点多钟了。可是,他们不顾一天的疲劳,又热情地为客人准备酒菜,开怀畅叙友情,直至深夜。
团员们在各地的访问中了解到,去年三千名日本青年从中国访问回国后,许多人通过作报告、放录像、举行照片展览等活动,介绍他们看到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友情。在不少县的青年会馆里的书架上,都置有由日本全国青年会馆协议会编辑出版的《1984年日中青年友好交流报告集》。
在各地,中国青年们都深切地感到,日本人民对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是深恶痛绝的,他们非常珍视发展到今天的日中友好关系。在福冈,一位叫小柳铁治的老人见到了《中日友好之歌》的作曲者、中国广播艺术团的张丕基,递上他编写的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那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诗集。当他得知张丕基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时,老人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带着悔愧的心情说,他曾经是日本侵华、侵略东南亚一支部队的一员。对此,他要终身反省,并要利用余生努力写作,以诗歌为武器,反对战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中国青年代表们通过同日本青年的交流,相互增进了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国青年访日友好之船启程回国的那天下午,日本各界朋友纷纷从各地赶到大阪港突堤码头,依依不舍地同中国青年们告别。在凛冽的寒风中,人们从下午三时一直站到七时。日本全国欢迎委员会事务局长安部哲含泪用中文诵出这样的诗句:“天高波静‘紫罗兰’,红叶如炎色更丹,今日送君逢阪宴,青云无尽祝平安。”
代表团团长刘延东在码头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我们满载友谊而来,今天满载友谊而归。让我们中日两国青年携起手来,共同迎接和平美好的二十一世纪。欢聚虽然短暂,友谊地久天长。”这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得很远很远……
新华社记者 王大军 李裕臣 张焕利 李春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