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清水河县委带领群众艰苦奋斗 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9
第4版()
专栏:

清水河县委带领群众艰苦奋斗
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记者何东君、林文堂)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1984年,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80%,每人平均纯收入增长四倍,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清水河县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穷的一个县。境内千沟万壑,84%的面积为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平均每年有两千万吨泥沙流入黄河,群众长期过着缺粮、缺水、缺柴的贫穷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水河县全面推行大包干的生产责任制,制订了“以林牧农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为改变全县的生产面貌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新形势下,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干部和群众中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县委认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县委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穷的“帽子”。县委书记韩佃清把最穷困的桦树墕乡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经常到这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他经常步行几十里山路,走村串户,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全县把三千多条、一百四十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荒沟荒坡划给千家万户治理,开展种草种树活动。有些乡村没有钱买树苗,就把老树根生的幼树移进苗圃,经过培育,移栽荒沟。有的乡村草籽不够,群众就到山上采集草籽。
从1980年开始,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全县种树一百三十万亩,种草四十万亩,修建水土保持工程一百六十万亩,使3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治理,出现了粮多、草多、果树多、牲畜多的新气象。
在绿化荒沟荒坡的基础上,县委又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多种经营。去年以来,全县建起了饲草饲料加工厂、果品加工厂、亚麻厂等乡镇企业一百多家,年产值达六百七十万元,平均每个农民增收二十多元。
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县委教育各级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山区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这个县有六十多个村庄、五万多农民长年缺水,每天需要抽出一半的劳力、畜力到十几里以外去驮水、背水,严重地影响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县委把解决群众吃水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有人认为,要解决人畜饮水,需要国家投资修建提灌工程,引黄河水上山。县委估算,这笔投资需三千万元。于是,他们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发动群众打旱井。
经过两年的努力,打旱井一万三千眼,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国家只花了一百五十万元补助费。县属各部门办各种事情也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把钱花在“刀刃上”。全县原有70%的乡镇和农村不通汽车。从去年开始,工交部门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发动群众自己动手修公路,两年来修通公路三百七十八公里,沟通了全县十四个乡镇和80%的农村,为国家节省资金一千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