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书与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9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书与药
雷克
“书犹药也……”一时想不起哪位先哲如是说了。不过,这个比方打得还满有道理。人生存在今天的地球上,需要布帛米粟、空气阳光,同样也缺少不了作为“药”的书。有种传统的说法,把书称作“精神食粮”,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妨把这白纸黑字的物件直呼为“药”更好些。“精神食粮”,是人们精神“饥饿”时才求之不得的;可当“心有疾”时,则更需得到书籍给予“救助”了。
最近,读到一本名为《少女必读》的书(楼静波、王行娟著),更令我感到书即是“药”的正确。倘若有哪位涉世未深的女孩儿家,刚刚走了一截人生之路,就碰上了如许的问号和疑团,或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苦闷,或碰到了挫折和失败,把这本书拿来一读,很可能如同暑气蒸腾之时,饮下杯清凉剂一般。而且,即令是她正走在铺满鲜花的人生坦途上,有兴致翻阅一下,也可以发见:女孩子是否生来就不如男子聪明,女子是不是注定的弱者,该不该听任命运的摆布,碰到少女们特有的麻烦事怎么处理,女孩子应当争取什么样的幸福,以什么为美,以及少女求学、就业、恋爱、成才该注意些什么……等等。读过之后,好象一下子填充了心里的许多空间,会获益匪浅的。
足见,一本好书,真如同一付良药。可为清醒剂,也可为兴奋剂,还可为营养剂,甚至是解毒剂,其功效是小觑不得的。我不同意那种认为思想读物“没市场”的看法。殊不知,只要作者有心计,懂得社会与人,抱定扶正祛邪的宗旨,持引导的态度,而不是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训导员”的架势,深入浅出,有事实有道理,寓教于知识之中,娓娓谈来,是能博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们的欢迎的。这样,人和书相知,书也就会变成人们不可缺少的“良药”了。
既把书比作药,自然就有好药、坏药,良药、苦药之分。前一时期,有些个书刊,以青年的“良师益友”的面目出现,内中却充斥了很不健康的内容。如果这也叫作“药”的话,起码是一种外有漂亮装璜的假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更有以少女作为A角的所谓“作品”,却着力去渲染少女的“不幸遭遇”,不厌其详地去描述少女遭到强暴的情景。津津乐道之后,末了,还缀以一句:“善良的少女们,警惕呀!”这种“药”,不单单是对少女心理的残害,更恶劣的后果,不是在有意无意地鼓动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再去对天真烂漫的少女下毒手吗!说这种书刊是“毒药”,并不过份!
由此想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计,我们的作者们,还是多多地制造为大众接受的“良药”,能帮助人解除“病疴”的“猛剂”。而那些“假药”乃至“毒药”,在书刊市场上,却应在彻底扫除之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