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农工商衔接 产供销挂钩 沅江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0
第2版()
专栏:

农工商衔接 产供销挂钩
沅江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经济
据新华社长沙电 (记者刘金桐、张勇)湖南省沅江县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从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出发,实行农工商衔接经营,初步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加工体系和产品购销网络,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
地处洞庭湖滨的沅江县素称鱼米之乡。1980年,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成员带领大批干部,对全县各地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当地的五大资源优势,即粮食、鲜鱼、柑桔、苎麻和芦苇。然后,他们决定从这些资源优势出发,调整工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在农业方面,他们制定了调整方案:湖区建立粮食、苎麻和鲜鱼商品基地;丘陵区建立柑桔商品基地;湖洲建立芦苇商品基地。然后,全县上下左右紧密配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了建设。现在,这五大基地已经形成。
随着农业资源优势的发挥,农副产品产量大量增加,沅江县及时地对工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转到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轨道上来。几年前,沅江县的工业是以化工、机械为主的,长期亏损,年产值仅六千五百多万元;经过调整,现在已经建立起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五大加工体系。一是食品加工体系。县食品罐头厂已由设备简陋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中型企业,具备年产万吨罐头的生产能力;它带动全县一百零二家小型食品厂、糕点厂和酒厂,生产鱼、肉罐头、蜜桔原汁、奶油蛋糕等几十种食品。二是苎麻纺织体系。1983年投产的县麻纺厂,带动全县十家麻纺厂,利用本地优质苎麻加工增值。三是造纸工业体系。沅江纸厂已成为全国两家大型凸板纸厂之一;它和全县十家区、乡办的纸厂,年加工芦苇十六万多吨。四是饲料加工体系。五是建筑材料加工体系。全县共有各种建筑材料加工厂一百一十八家,基本保证了需要。
沅江县商业部门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决定把本系统的微观效益放到全县经济宏观效益中通盘考虑,为开发本地资源优势搭桥铺路。县供销系统对农副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系列化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