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元江县采用移民迁居和“山坝结合”的办法 为居住环境恶劣的少数民族创建新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0
第4版()
专栏:

元江县采用移民迁居和“山坝结合”的办法
为居住环境恶劣的少数民族创建新基地
据新华社昆明电 (通讯员张定龙)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采用移民迁居和“山坝结合”的办法,为居住环境恶劣,缺乏生产、生存条件的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在自然条件好的坝区创建新的居住环境和生产基地,使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滇南山区,全县有近五万人口居住在海拔二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有的地方,环境恶劣,缺乏生存条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靠救济度日;有的地方不具备发展条件,扩大再生产十分困难。同时,山区和坝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元江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的资源情况,积极为这部分人口创造新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该县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的河谷地带,有近五万亩适宜种双季稻、甘蔗和热带水果的荒地未开发,只要解决灌溉问题,能为三万人口提供居住和生产条件。近年来,他们在这里兴修水利设施,扩建和新建了四座水库,增加了五千多万立方米的库容量,修通引水渠四万多米,铺设三千多米管道,已经拥有近万亩的灌溉能力。
在此基础上,他们一是采取移民迁居办法。由县政府统一划定一定的区域,对那些居住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确实丧失生存条件的村寨,有组织地进行迁移;对人口多、耕地少,没有发展条件而且剩余劳力突出的村寨,有计划地分批对部分人口进行迁移。目前,已迁移的二千多人,基本上都走上了富裕道路。如从洼垤贫困乡搬迁来的者戛新村,1984年人均收入比迁居前增长了近五倍,不仅解决了温饱,不少农户还盖起了砖瓦房,磨房河新村三十八户,二百多人,1984年秋后从海拔二千五百多米的磨房河搬来,今年第一季庄稼,仅双季稻都吃不完,还大量种甘蔗,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超过五百元。一年就摘掉背了几十年的贫困帽子。
二是采取山坝结合的办法。对居住在海拔一千五百米到二千米之间,缺乏发展条件的农户,在住地不变、种粮不变的情况下,组织他们到河谷地带种甘蔗和水果,增加经济收入。目前山区到河谷地带种甘蔗、瓜果的已有近万人。垤吓乡1982年人均收入才七十一元,1984年仅在河谷地区种甘蔗一项,人均收入就增加四十多元,估计今年从甘蔗中得到的收入人均可达八十五元左右。
元江县计划在近年完成这一地区的现有水库的配套设施,修好库容量三千万立方米的张巴水库,新开土地三万多亩,使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安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