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满足群众对衣着日益增长的需求 搞好服装生产,要摸清消费需求动向和消费结构层次;当前新潮服装备受青睐,名优产品也应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0
第5版()
专栏:

满足群众对衣着日益增长的需求
搞好服装生产,要摸清消费需求动向和消费结构层次;当前新潮服装备受青睐,名优产品也应创新
本报记者 李文
今年秋季在京举行的十六省、市、区服装鞋帽新产品展销会,共接待顾客四十五万人,销售各种服装八十多万件(套),总金额近一千四百万元。展销会上反映出的服装消费的旺盛,老中青童走成衣化之路的意愿,对发展服装工业是很大的促进。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衣着的需求,这次展销会提供了值得重视的信息。
搞好服装生产首先要摸清消费需求动向,作出准确的预测。去年一度出现过“西服热”,不少地方争相引进西服生产线,大量加工生产西服,结果因面料、款式等不符群众需要,造成积压,吃了大亏。西服真的没有销路吗?从这次展销看,西服仍是畅销货。辽宁省的销售额一路领先,沈阳、大连的西服销售件数和金额约占全会的一半左右,原因是他们选料适宜,加工精细,号型齐全,特别是增产了粗纺毛呢上衣,穿着舒适大方,潇洒自如。今后西服会逐步普及,尤其在城市穿西服的人会越来越多,“西服热”不会一下冷下来,但比起各类时装,西服的需求量毕竟有限,不能盲目布点扩大生产,更不能一味追求毛料、高档。
当前,服装消费的明显特点,是消费者追求日新月异的新潮服装。各类服装争芳斗艳,单一品种服装一统天下的时代已成过去。人们的审美观念正起变化,越来越讲究美观,对服装的款式、造型、色彩等格外重视。新兴的新潮服装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在广州风靡一时的珠帆类系列产品,动摇了流行多年的牛仔装的地位,这次在北京同样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武汉市带了二百件柔姿纱制作的蝙蝠衫,款式新颖,造型美观,尽管隆冬将至,一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而普通式样的柔姿纱女衫却销售不畅,可见,即使是好的面料,如不改变“老面孔”,照样无人问津。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服装受国际时装潮流的影响日益明显。比如两性服装互相渗透,向通用方向发展就是一种趋势。人们开始接受男服使用花、格、色面料,有的增加装饰,女服设计具有某些男装特色等。各地的牛仔装、羽绒服,以及辽宁的夹克衫、派克大衣,所以特别畅销,原因之一大概是这些服装通用性强,男女都能穿。
摸清消费结构层次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消费水平是多层次的,高、中、低档产品都有销路。这次展销会上,四百多元一件的裘皮女大衣、每件五十元的男衬衫都有人买,但是,最抢手的还是面料颜色好、做工好、实用美观的中、低档产品。沈阳、大连搞“粗粮细做”,全里全衬的纺毛花呢三件套西服,经高温高压定型,每套不到六十元,成了群众争购的“热门货”。尤其是童装,因为独生子女增多,一件童装穿不了多久,孩子就长大了,所以不必选用太好的面料,应多搞些中、低档的,品种要多,款式要好,让孩子们穿得既漂亮又便宜。大连童装厂一花独秀,力超群芳,物美价廉是一条重要“诀窍”。
群众关心质量,欢迎优质、名牌产品。顾客买东西,进门往往先问厂家、牌子,然后选货。这次展销中,名、优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约占全会的70%左右,可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何等重要。因为参加展销的大都是各省市厂家近几年来获得国家奖、部或省市优质奖的优质、名牌产品,形成了一种竞赛的形势。要想取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名牌产品要有创新,保持过去的水平,还是“旧面孔”,群众就不买账;二是要求全优,即从面料、辅料,到设计、制作、装饰等都好才行。这也给今后服装行业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