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1
第1版()
专栏:

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观念
本报评论员
领导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是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对于这个根本任务,农村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总的来说是完成得好的。但是,有些地方、有些同志在领导群众致富时,并不那么认真负责。他们或者热衷于开大会,发文件,布置任务,往往“花多果少”,收效不大;或者采取“对上面的东西照抄照转,对下面的问题不抓不管”的态度,实际是放弃了领导。在农村商品生产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实施领导呢?邓小平同志及时指明了方向,他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就是服务”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现在把它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一个新观念提出来,是因为从五十年代中期起,我国农村工作重心实际上没有转到发展生产力的轨道上来,加上体制方面的种种弊端,使农业战线的许多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习惯于靠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推进农村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渐渐淡漠了。这几年来,虽然有一大批符合“四化”条件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但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干部,无论是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学知识、管理经验,还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都与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那么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对当前农村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来说,就是要满腔热忱地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服务:既为他们介绍发展商品生产和致富门路,又帮助他们消除对现行政策的某些误解和疑虑;既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发展商品生产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困难,又帮助他们安排三五年后以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规划。农村干部明确地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就能更自觉地学习理论、政策,钻研经济管理,掌握科技知识,下功夫寻找能使农民尽快致富的办法;同时也能从感情上、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以人民群众为主人,把他们的利益切实放在心上,激励自己时时、处处尽“公仆”之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农民勤劳致富办实事。这样就能促进农村商品生产持续健康地发展,加快农民群众致富步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会更为融洽;长期以来农村工作中的一些老毛病,诸如一刀切、一窝蜂、说空话、瞎指挥等等,就会得到根治。
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是否妨碍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出主意、提指标、发号召呢?不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考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文化的计划、目标,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进行这方面工作时,一定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保证自己提出的一不是“馊主意”,二不是“花架子”。而且,在贯彻实施的时候,采取宣传教育、启发诱导、算账对比、典型示范的方法,让农民群众自主、自愿地接受,乐于为之努力奋斗,切不可再犯强迫命令和忽视经济效益的毛病。
胡耀邦同志今年6月在视察晋陕偏远山区时指出:“领导就是服务,这是一个大道理,一定要认真地付诸实践。”山西绛县的同志开始这样做了。希望更多的地方也这样做,并且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经验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