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四川成为全国商品猪主要产区 调出量最多 瘦肉猪增加 经济效益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2
第2版()
专栏:

四川成为全国商品猪主要产区
调出量最多 瘦肉猪增加 经济效益提高
本报讯 记者王祖光报道:四川省进行养猪业生产和流通改革,生猪连年增产,现已成为我国调出商品猪最多的产区。
记者最近走访了成都和乐山市、眉山、简阳、郫县、广汉等县的城镇和乡村,沿途集市到处可见排列成行的肉商,一排排肉杠子上挂满新鲜猪肉。目前,全省农村人均年消费猪肉已达三十三斤左右。1984年,四川全省猪肉总产四十六点五亿斤,比1983年增长9.3%;今年1至9月底,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5%。去年向省外调出五亿多斤猪肉。按全国大中城市人口总数计算,人均年消费四川猪肉七斤多。预计今年四川可调出更多的商品猪。今年以来,由于取消了养猪生产的统派购制度,农民以前靠生产队以较多粮食、工分补贴和国家多方面奖励养猪的基本条件改变了,急需采取新办法支持农民发展养猪。对此,四川省采取的对策主要是:一、在筹建一批商品瘦肉猪基地县的同时,用供良种、配合饲料、技术培训、防疫、贷款“五优先”办法,扶植专业户养猪,使专业户养猪尽快提供更多的商品猪。现在四十二个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年出栏四、五头猪以上的农户,已发展到二十多万户,其中年出栏二十头猪以上的专业户达三万七千多户。二、推广科学养猪,抓好防疫工作,开展多渠道经销猪肉。三、开发饲料工业,为专业户养商品猪提供配合饲料。四、对商品瘦肉猪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并实行收购保护价,拉开肥、瘦肉的差价。五、帮助养猪户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猪肉产品加工。六、改革管理体制,先在简阳、郫县试行产供销一体化的改革,实行畜牧、食品部门统一管理,使牧商合作保证商品瘦肉猪基地建设。实践证明,这不仅加快了基地县产出商品瘦肉猪的进程,为国家一年增收上百万元税利,而且还能从超额利润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基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