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绿化”与“转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2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绿化”与“转化”
江畅
最近看到一份材料,通过内蒙古清水河县的调查,提出“绿化”以后的新课题:及时搞好“转化”,可以使“绿化”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加快治穷致富的步伐。
这几年,不少地方由于开展种草种树活动,荒山荒坡开始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草多、树多,畜和果也多了起来。但是,“绿化”后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经验还不多。过去缺乏饲草养不起畜的清水河县,因种草种树搞得好,植被覆盖率已达到56%。去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饲养的牲畜消化不完所产的饲草,八千万斤干草白白扔掉,四十二万斤草籽积压,百多万斤鲜果滞销,一亿多斤柠条没被利用。群众继续“绿化”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县委、县政府根据新情况,从加工上找到了办法,先后建起饲草加工、水果加工、粮油加工企业上百家,拨专款一百万元买母牛一千五百头扶植养牛专业户,开展柠条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经济效果好。这就叫“绿化”带“转化”,“转化”促“绿化”。
“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种草种树是手段,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富裕起来。山坡沟岗“绿”了,不等于“富”,使“绿”转化为“富”,工作更艰巨。利用绿色资源发展生产,进行粗加工和深加工,需要有关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沟通产销渠道、提供商品信息。否则,即使草满坡、树满岗,也不一定能转化为财富。
所以,对于许多地方来说,“绿化”不仅意味着“绿”,而是意味着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把“绿化”和“转化”结合起来,使种草种树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人们种草种树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