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让理想在本职工作中闪光——记全国纺织职工理想演讲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2
第4版()
专栏:

让理想在本职工作中闪光
——记全国纺织职工理想演讲团
新华社记者 李尚志 孙勇
近一个月来,全国纺织职工理想演讲团在北京、天津先后演讲了三十九场,有六万多名听众听了他们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就象一曲曲美妙动听的“理想之歌”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催人奋发,催人向上。胡耀邦总书记称赞他们的演讲象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
理想要与平凡工作相结合
有人说,全国纺织职工理想演讲团是“凡人演讲团”,因为他们都是些普通的人,讲的也都是些普通的事。但是也就是从这些普通人、普通事中,人们感受到了把理想与平凡的工作相结合的力量。
天津色织三厂女工王艳池在演讲中说得好:“生活不只需要有玫瑰色的誉冠,更需要有平凡的人默默无闻地贡献。”
天津国棉一厂幼儿园的教师孙莉莉今年二十一岁,象许多同龄人一样,她憧憬着未来,但现实却让她整天和还不大懂事的孩子打交道。
“老师,星星怎么会眨眼?”“金色的房子在哪里?”“天是不是也会哭?”面对孩子们天真的发问,孙莉莉不知从何回答,只好说:“你们还小呢,长大就知道了。”
这种回答能使孩子们满意吗?孙莉莉看着孩子们失望而又求知心很强的眼神,她感到自己未尽到
责任。她想,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希望,人
类的未来,理想不应该是幻想,应该让它溶化在现
实工作之中。从此,她用心学习幼儿教师必备的科
学文化知识,阅读了许多幼儿教材,用讲故事、看图画等形式给孩子们上语言课、常识课,用启蒙教育开启幼儿智力的大门。
象孙莉莉一样,演讲团成员们身处平凡岗位,对理想都有着十分执著的追求。武汉市国棉五厂的医生李天锡说:“理想固然说明一个人未来的志向,但它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现实行动。”
四十四岁的李天锡在演讲团中年龄最大,他认为理想不仅属于青年人,也属于中老年人。在人生道路的各个站口,都应扬起理想的风帆。
作为一名从军队转业的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李天锡将自己的理想溶化在纺织工人的理想之中。十六年来,李天锡默默无闻地巡回医疗在车间,接诊病人上万人,参加抢救危重病人一百多次,完成大小手术四百多例。如今,他在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有的当上了院长,有的当上了主任医生,而他仍然在纺织厂里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尽着自己应尽的职责。有人问他:“这谈得上是有理想吗?”他回答:“理想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热爱,就是对社会分工的尽职尽责,理想就是对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凡人事迹动凡人
全国纺织职工理想演讲团的演讲打动了千万听众的心。他们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演讲通过电视播出后,有几十个单位给他们打电话,邀请他们去演讲。近一个月来直接听他们演讲的有工人、学生、解放军战士、干部、国家女排队员等。尽管他们的事迹不象前线战斗英雄的事迹那样惊天动地,但由于他们和前线战士一样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因此仍然使广大听众产生了共鸣。有的领导干部说:“这种现身说法亲切自然,朴素实在,比空洞的大报告好多了。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最有说服力,最有感染力。”有位老工人握着演讲团成员的手说:“你们讲出了我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工人阶级的风貌,我感谢你们。”一些青年工人主动找到演讲团反映:“你们讲得实在,令人信服。”
他们的演讲不仅在机关、工厂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在高等院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结束后,许多学生主动跑来围住他们交流思想,邀请他们到学生宿舍中作客。有的学生向他们说:“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这种思想和感情需要交流,需要互相了解和友情。你们的演讲使我们了解了你们,也希望你们能了解我们。”北京化纤工学院的学生听了他们的演讲后表示,过去我们对理想说得多、写得多,但从没想到要实实在在干点什么。纺织工人至今仍在噪声中工作,我们毕业后应该到工厂去解决这一问题。毕业班的同学谈到:过去毕业分配填报志愿时,很多同学都把去研究院、设计院、学院这三院作为自己的志愿。演讲会使我们的思想受到了震动。我们明白了,理想就在生活中,在平凡岗位上,我们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忘了急需人才的工厂。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