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国史学家评传》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2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中国史学家评传》评介
胡绳武
最近,由陈清泉等同志编辑、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九十四位作者参加撰写的《中国史学家评传》(上、中、下三册),是一部研究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及其著作的学术论著。这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贯穿古今。本书分别评介了从古代的孔子、司马迁、班固、范晔、陈寿、刘知几、杜佑、司马光、马端临、王夫之、章学诚,到近代的魏源、章太炎、孟森、梁启超、王国维,直至当代已故的史学家陈垣、吕思勉、陈寅恪、胡适、郭沫若、顾颉刚、范文澜、吴晗、翦伯赞、邓拓等八十二位史学家及其论著。
我国是世界上史籍最丰富的国家。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编年史。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他的不朽名著《史记》。其后,历代史家英才辈出,撰写了浩如烟海的史书,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的史学传统。过去,人们对于历史上某些著名的史学家及其著作,虽做过不少研究,但是,截至这部书出版以前,我们还没有一部包括从古到今的史学家评传。因此,这部《中国史学家评传》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二、作者多为研究评介对象的专家。参加撰写本书的作者,既有国内外知名的老一辈的史学家,如缪钺、史念海、杨问奎、谭其骧、商鸿逵、邓嗣禹、周一良、王仲翰、翁独健、尹达、胡厚宣、杨宽、陈乐素等,也有许多中年的史学家。他们绝大多数是研究评介对象的专家,有的则是亲属、学生,了解情况较多,也熟悉有关著作。因此,能够做到较准确地叙述所写对象的生平事迹,有分析地评介其著作,从而保证了这部书能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三、资料翔实,评介全面。本书对各个史学家生平事迹的介绍,能从事实出发,注意论述他们所具备的条件及其所处历史环境,并努力把这些和各个历史家的著作结合起来,用以说明他们的著作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特点。如书中对司马迁、班固之所以能写出《史记》、《汉书》,以及《史记》之所以写成一部“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贯通古今的历史著作,《汉书》之所以断代为史的论述,即可为例。
本书对各个史学家的评介,多能做到论述全面。如通过对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成书过程的评介,肯定其重视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建立考异的方法以解决史实的真伪问题,制定一套严密的撰写方法和步骤的严谨治史态度,及其在历史编纂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又通过对《通鉴》内容的分析,全面地论述了司马光的史学、史才、史识、史德。肯定了《通鉴》在体例上的建树;在内容上保存了大量丰富的史实,敢于揭露历史上帝王的荒淫残暴和贪侈,记载了不少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真实情况;在思想上反对阴阳术数、宗教迷信;在叙述上,用编年的方法,按时间先后对各种史事的发展变化,前因后果加以描述,能使人得到一个系统的明晰的印象。同时,也指出了司马光史学思想上的局限性和《通鉴》内容上的一些缺点,如对文化方面的记载,几乎没有,等等。这样,就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发展过程的贡献、地位和影响。
四、反映出中国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本书虽不是一部中国史学史的论著,但它的内容,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演变,也包含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传入,中国史学在史学思想、史书体裁和治史方法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通过对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这样一些有影响的史学家,在史学理论、治史方法和具体史事研究中所作出来的贡献的评介,使人们大体上可以看出在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变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五四运动后的逐渐形成和发展,我们通过书中对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生平的介绍,及对其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的评述,也可以找出一条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发展的线索来。
由上可见,这一部《中国史学家评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以史学家列传体裁问世的丰富而生动的中国史学史。
总之,综观全书,这是一部内容宏富的历代史学家的学术评传,值得一读。
当然,象任何一部好的著作一样,总难免还有不足之处。本书在选题方面,缺少一个象李大钊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第一个倡导者的评传,不能不认为是个缺欠。再由于书成众手,文章各自成篇,各篇之间个别地方亦难免有重复甚至互相抵牾之处。另外,有的文章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评论也还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有的文章批评某些史学家强调人才在致治方面的重要性是一种重视个人作用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点,即可为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