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新疆瓜的思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3
第2版()
专栏:

新疆瓜的思虑
本报记者 李克夫
在新疆,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部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今年新疆产哈密瓜、西瓜一百万吨,铁路部门尽最大努力只能运出十万吨,加上空运外销的三千吨,尚有近十分之九的瓜要留在区内。
瓜在新疆内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当地消费,可这样赚不了好价钱,含糖量14%以上的优质哈密瓜,一公斤至多四角钱,比在北京等地卖便宜一半。二是就地加工,这在目前条件还不具备。区农业厅的同志给我看的一种当地加工的哈密瓜罐头,象浆糊一样;商店里出售的哈密瓜脯,色黑而味淡,极少有人去买。显然,这两条路目前都没有达到使产品优势变为商品优势的目的。
然而,在外运困难、加工落后的现状下,新疆瓜的种植面积却大幅度上升。今年哈密瓜、西瓜的播种面积达八十五万亩,比去年增加了三十多万亩,比今年的规划也超出了二十二万亩。打瓜面积的扩大更为惊人,今年种了一百三十多万亩,是1980年的六十五倍,去年的三倍,产销严重不平衡。香甜盖全国的新疆瓜大量浪费掉,实在令人心疼。
问题还远不止于运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瓜果基地,但是从近几年情况看,瓜的种植面积上去了,其它环节的工作远远没有跟上。
从七十年代以来,新疆的哈密瓜品质下降,近些年总体稍有好转,但没有真正解决。随着种植面积的猛增,农民什么样的种籽都用,新老优劣品种混杂,使已经形成的优良品系严重退化。另外,由于优质优价政策贯彻得不好,农民不愿种优质但低产的品种,致使优质瓜所占比例下降。新疆瓜基本上无窖无冷库存贮,采下的瓜多半是露天存放。包装,连简易的纸箱都很少。内销瓜没有包装,运到内地要损耗10—30%。病害,也没有根治的办法,若碰上“疫霉”、“枯萎”、“死秧子”等病毒灾害,瓜农便手足无措。
对这些问题,新疆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年成立了商品瓜协调办公室,甜瓜攻关领导小组,一手抓当年瓜的生产、收购、运销,发放商品质量检验证,确保外运瓜的含糖量不低于10%;另一手抓科技攻关,选育优良品种,多种形式地开展栽培技术指导工作。但是由于时间不长,效果不显著,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
新疆由于有土地、水源、日照、气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及瓜果资源优势,建设瓜果基地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瓜果商品基地的建设不只是一个产量概念,而应当明确树立商品生产观念,面向市场需要,从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现有基础上,首先应下大工夫的,不是扩大种植面积,而是改善贮运加工条件和抓好育种、栽培、防病以及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提供更多的优质瓜果,才能不断开拓市场,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使新疆瓜果生产协调持续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