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十五位读者对影片《关连长》的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6-17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十五位读者对影片《关连长》的意见
最近本刊收到了十五位读者对《关连长》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有着严重缺点的影片。这十五位读者是:华东军区公安政治部陈东白,某师文化科马友荣、胡希哲、孔程,解放军画报社白世藻,中央文学研究所高冠英、曹桂梅、兰村,中央美术学院张汝济、蹇人斌、俞元辅,中央戏剧学院栗如椿,北京王秀、高翔,上海李云山等。由于篇幅限制,这些稿件不能一一发表,特摘要综合大家意见如下(其中与今日本刊冯征同志的文章内重复的例子,已略去):
大家一致认为《关连长》的主要缺点是把人民解放军作了十分歪曲的描写。电影把人民解放军描写成为一支没有党的领导的、没有群众工作的、无组织无纪律的、缺乏文化教养的军队。把政治指导员描写成为可有可无的,就像是关连长的勤务员。把战士描写成满嘴怪话、不但不帮老百姓做活,而且还要踩老百姓青苗的丘八。尤其突出的是把关连长——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战斗英雄描写成为一个粗鲁可笑的小丑,描写成为一位个人英雄主义似的人物。当关连长最初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抱着许多小孩子在地上打滚,真给人一种武训式的感觉。以后他抱行李、抽旱烟、擦汗、生气,无一不叫观众哄笑。当第八连留在后方“待命”的时候,关连长不是领导战士作战斗准备工作,而是三番五次地跑到团部请求战斗任务。为什么他的“热情”这样高呢?从他对团长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决心书’也不顶事了,那俺们这功还立不立呀?!”“把七、九连调回来,让俺们上去打不行吗?”原来关连长要求上前线的目的是为了要自己“立功”,而且为了要自己立功,竟不管当时的作战计划,要求把第七、第九连调回来,这会是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的正确思想吗?
在创作方法上,《关连长》不是从正面来歌颂人民解放军的高贵品质和英雄事迹,而是大部分从缺点(好多是不真实的缺点)出发,或是用缺点来陪衬优点。像用党员讲怪话:“上级把咱八连当饭桶”、“不相信咱”、“咱吃不开了”等等,来说明党员战斗情绪的高涨,用战士踩青苗来说明关连长的群众观念强,用党员对非党员说:“俺以后每天晚上给你打洗脚水”,用关连长送战士两包烟来说明党员和关连长虚心接受群众意见。用部队只有小孩子送行来说明军民关系融洽;用大学生大讲唯物哲学来说明知识分子以后的转变;用兄弟连队讽刺八连只能看守俘虏来增加八连的盼望战争情绪,用全连咬破指头写请战书来说明人民军队坚强的战斗意志和决心;用犹疑不决、延误战斗时间来说明关连长爱护儿童……等等,像这样的创作方法,就使得作品恰巧收到与作者主观意图相反的坏的效果。
在题材上,《关连长》所选择的是一个并不典型的事件。影片企图通过这一个不典型的事件来说明“革命的战争是为了后一代”的主题。结果是用小资产阶级庸俗的人道主义代替了革命的人道主义。难道说如果红楼里没有小孩子,那我们的解放战争就不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了后一代吗?这篇作品在取材上说,也是不典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