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在硝烟炮火中演出——总政歌舞团小分队赴老山前线演出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3
第8版()
专栏:

在硝烟炮火中演出
——总政歌舞团小分队赴老山前线演出小记
周国安
10月3日清晨,总政歌舞团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小分队的二十九名演员,身着作战服,头戴钢盔,坐大卡车,在弥漫着晨雾的山路中,急速地向某阵地驶去。他们受总部的委托,进行从9月21日以来的第三十八场演出。
汽车眼看就要过了“三转弯”的危险地带,突然停住了。司机抱歉地对我们说,车开不动了。我们明白了他的意思,赶忙跳下车,拿着乐器安步当车。
为防止越军的空炸弹(一种离地面二、三米爆炸的炮弹),我们紧了紧钢盔带,分散沿着山路里侧向前走去。尽管随时都有危险,大家还是有说有笑地向前走着,创作员兼相声演员刘志干脆连钢盔都不戴。他说:“战士不怕死,我怕什么?”是呵,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尊严,严惩着进犯的越军,冒着四十七八度的高温酷热,踩着没膝的泥水,忍着被虫咬的痛痒,过着缺水洗脸的生活……小分队在前线演出时所见到的、听到的以及通过和战士接触,亲身感受到的,无不在净化着他们的心灵,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并使他们对一个部队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有了新的认识。
演出场地设在一个几百平米大的自然岩洞里,四周都搭起了木板房和帐篷,看上去,就象盖起了别致的楼房一样壮观。坐在那里看演出,就象在大剧院里。不过,洞里却十分潮湿,顶上滴水,地上渗水,走不好就要滑跤。演出尚未开始,在凡能站脚的地方,都已站满了干部、战士。为不让演员受潮,部队特意为十几平方米的“舞台”铺上了苫布。演出开始后,当演员唱起《十五的月亮》、《阵地上的思念》等反映军事题材的新创作及过去已在部队流传的歌曲时,不少战士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很多人说,听到这些歌曲,使我们想起了家乡和亲人,也更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在战地短短的十七天里,小分队不辞辛劳,满腔热情,冒着炮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演出了四十多场,把歌舞送到了老山主峰,送到了“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和第一线作战部队的前沿阵地。在与敌人对峙相距不超过两千米的阵地上,不仅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歌声、乐声和舞姿,也留下了他们赤诚火热的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