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化悲为喜——喜剧片《酸辣姻缘》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3
第8版()
专栏:

化悲为喜
——喜剧片《酸辣姻缘》观后
杨眉
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农村题材喜剧片《酸辣姻缘》,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新尝试。影片以喜剧的样式,处理了发生在山东半岛一个偏僻山村本来会演成悲剧的“换亲”事件。复员军人张恺(图中左),在部队施工时不幸一条腿受伤致残,年过三十还没娶上媳妇。他母亲为了解决他的婚事,竟要强迫他的妹妹梨花离开恋爱对象,去和近于呆傻的王春安成亲,以换取王的妹妹与张恺结婚。这种毫无爱情基础,一家兄妹与另一家兄妹交易式的“换亲”事件,在我国农村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与不幸是骇人听闻的,造成过多少悲剧。因此,揭露和鞭挞这种戕害青年的婚姻方式,是件很有现实意义的好事。影片编导对这样一个题材,一反通常采用的悲剧手法,以喜剧样式来处理,可谓有胆有识。这种胆识并非来自无稽的编造,而是建筑在可靠的生活基础上,是有说服力的。首先,影片主人公张恺是当代农村新青年的典型。他有理想,有文化,识大体;他宁可自己打一辈子光棍,也决不拿妹妹的眼泪当喜酒喝。他终于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和科学养兔的劳动成果赢得了邻村姑娘春曼的纯真爱情。媒婆的女儿春曼(图中右)是个有主意、自尊心强的姑娘。她和张恺偶然相识,通过多次误会的产生和消除,由倾慕而产生了对张恺的爱情。在他们两人之间展开的一些喜剧情节,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因而也是可信的。
影片中另一位主人公——张恺的妹妹梨花,是个开朗、泼辣的农村姑娘。她既有八十年代新青年的鲜明个性,也有中华女性的传统品德。她对伤残的哥哥和年迈的母亲充满怜爱和同情。但是,在对待婚姻问题上,却坚持自己作主,反对把自己当成商品去为哥哥换亲。在
“相亲”的时候,她机智地用练武吓退了想和她换亲的王春安,演出了一出令人发笑的喜剧。
赋与《酸辣姻缘》以喜剧因素的,不但在于张恺、梨花、春曼这三个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的,还在于我们的时代为青年争取幸福,反对不合理的婚姻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青年一代中象张恺、春曼、梨花式的人物越来越多。他们将为“换亲”掘墓,而不是被它所埋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