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全国部分省市区第二次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认为 开放与改革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4
第4版()
专栏:

全国部分省市区第二次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认为
开放与改革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新华社福州11月22日电 (记者肖辉家)参加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第二次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的专家和理论工作者认为,开放和改革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21日结束的这次会议,是在福建省授予的“文明城市”三明市召开的。会议围绕开放、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个主题,着重研究探讨了当前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
会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智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对于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所起的作用,人们是公认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也起积极作用呢?认识就很不一致。有的人看到国外一些消极的腐朽的东西乘开放渗透进来,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一些腐蚀作用的时候,就怀疑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提出“开放会不会动摇、模糊社会主义的方向”、“会不会发生物质文明上去,精神文明下来”等问题。
参加理论讨论会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但不能由此得出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消极作用的结论。这里首先要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的问题。对外开放的本质,是打开了门窗,进来了新鲜空气,给社会机体增添了活力。在大量新鲜空气中,掺杂一些废气,污浊我们的环境,这是非本质的问题,是支流。如果因为有坏东西进来,再走回头路,把门窗重新关起来,那就会窒息自己。实际上,从精神文明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的补充和交流,都需要不断吸收人类的最新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是这样。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参加讨论会的同志还用各地大量的事实说明,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他们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对外开放发展了物质文明,带来了经济繁荣,也就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管理方法的条件,只要我们对这些东西加以认真的吸收、消化和改造,这些先进的东西就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市的门窗对外敞开之后,人们感受到了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的冲击,为迎接这场挑战,到处掀起了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热潮。对外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重大变化。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许多新的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人才观念、文明观念等,正在逐步形成;而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惧怕变革的习惯势力,正受到有力的挑战和人们的摒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正在开放和改革的潮流中大量涌现。
参加讨论会的同志还从多方面论证,对外开放不会动摇、模糊社会主义的方向。在通讯、交通高度发达,信息交流及传播方式空前繁多的今天,虽然坏的东西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进来,但这并不可怕,只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识别力、抵抗力和战斗力,使人们在先进的和腐朽的两种事物的比较中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讨论会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门学问,有广阔的领域;开放和改革又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是什么;怎样真正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怎样结合,等等,这都需要理论工作者认真研究,以指导和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
这次讨论会认为,党的十二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差距还比较大。会议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不少地方的党委没有把这件重要事情真正抓起来,有许多同志把经济工作看作是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软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参加讨论会的同志希望各地党政领导能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抓出成效。
这次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是由湖北和武汉、四川和重庆、福建的社会科学院(所)以及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联合发起召开的。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安徽、广西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名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第一次理论讨论会是去年在武汉举行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