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作家的朋友 祝贺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社三十五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6
第8版()
专栏:

作家的朋友
祝贺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社三十五周年
管桦
我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友情,也差不多三十多年了。十年动乱中,我们共过患难。因此,这不是一般的祝贺,而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深沉的如同骨肉之亲的感情来祝贺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社三十五周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信得过的出版社,广大作家和千万读者都信得过的出版社。它名副其实的永远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它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高度的思想性,它一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三十多年来,出版了许多受广大青年喜爱的名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全国和世界上都是有声望的。从编辑到印刷出版,整个队伍有组织才能,有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方面的渊博知识。建国以来,对广大青年进行了古今中外全面知识的辅导。含辛茹苦地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国广大青年的亲密朋友。
中国青年出版社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他们不只是向作家要稿。他们不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且保护人才。所以他们同青年作家、中年作家、老年作家都有血肉关系。比如,文学编辑室的同志听说柳青同志有病,便跋山涉水去看望他,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在那个时代,作家都是被打倒的,编辑部为柳青找医生,联系医院,安置家属,他们守在柳青同志的身边,直到亲自料理丧事。这真是感人泪下,说作家同出版社情同骨肉,似乎还不够,因为世界上的人们并非所有的骨肉之亲都会如此,这种出版社同作家的关系,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文学史上的光荣。还有,编辑部发现人才以后,为这个为那个遭不白之冤的青年作家到处奔走,为作者平反,没有全心全意为祖国出版事业献身的精神是做不到的。如果说出版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它给人们带来善良,它使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知识,那么,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同志们已经这样做了。
从我还是个青年作家的时候,就受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鼓励,成为朋友。使我最受感动的是十年动乱的后期,我走投无路,中国青年出版社把我接到他们那个破旧的大院,文学编辑室的同志们给我安排生活和写作环境,知道我心情不好,过年过节,他们不回家陪着我一同吃火锅。我的长篇如果没有阙道隆、王维玲、李裕康、许岱、洪鹏等同志的关怀、鼓励、帮助是难以写出来的,尤其是后来我又有了病。刘平和黄伊先后调到其它的工作岗位上去了,也仍然是我文学道路上的朋友。中国青年出版社不只是对我,对许多作家都是关怀、保护和支持的。通过青年出版社使我们感到党的温暖,也因此而有了非把作品写出来不可的决心,并且要写好。所以我说,没有一种有意义的事业或力量不是由于人类生命灿烂的光辉所照耀。我衷心祝愿中国青年出版社日益繁荣昌盛!为培养更多人才,为祖国的四化,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