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要是有人来问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7
第8版()
专栏:

要是有人来问我……
张琦
年前,接到妹妹的来信,要我回家过春节:“你还记得将军山里的溶洞吗?它可是今非昔比了。我带你去看看,保你欢喜。”提起溶洞,我并不喜欢。尽管我知道,它在首都引起过轰动,博得了人们的称赞。说来难以置信,家乡的洞,伤过我的心。那是在八年前,我还是个士兵的时候。一次武装泅渡训练完毕,几个江浙来的战友对我说:“你们贵州人都住在山洞里,想不到你居然还会游水。”我的心颤抖了。我怒火中烧,直想揍人。但我却什么表示也没有,只是默默地走开。这倒不仅仅因为对方是战友,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家乡也有着怨恨。是的,恨。爱之过极的恨。我恨那将军山终是山而不是将军,尽管当年贺龙、肖克、王震等同志率红二方面军长征,在这里与疯狂的敌人展开过殊死的鏖战;我恨山中那成群的洞穴,尽管在里面栖身的是旧时饥寒交迫的“野人”;我还怨这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被共产党翻了个底朝天,但那顶贫穷落后的帽子,还依然紧紧地扣在她的头上。从此,我怕填履历表,更怕别人问我:“你是啥地方的人?”
我回家了。不是为了看溶洞,而是为了看母亲。但我还是被妹妹硬拖到将军山去了。
呵,溶洞之美妙神奇,大出我的想象。说它是地下龙宫,一点也不夸张。众多的稀世珍宝,实在是美丽、动人。诚如著名诗人艾青所题:大自然的大奇迹。
在龙宫的第一宫——“群龙迎客”处,但见一群雄姿勃发的苍龙,正探头摇尾,迎接
中外游客。我和妹妹到时,游人已挤满了宫门。一群外国游人,眉飞色舞地交谈着,不时地伸出大拇指。终于,我听见
了一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见。”说话的,是一位颇具学者风度的老人。
原来老人是一位地质学家,从南京来黔参加学术会议的。“算我有福气,这辈子还能见到这天下奇观。遗憾的是,到现在我才算真正了解贵州。”科学老人发着感慨。“溶洞是贵州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有了它,祖国不仅地上美,地下也是美的。”妹妹上前挽着老人,自豪地说。
“其实,何止是溶洞!”科学老人说:“整个贵州都是立体交叉的。山表面是林木、药材、水果、大理石……地层下是煤、锑、铝、磷、金、银等矿石。湍急落差大的河流,可利用的发电量,装机容量达一千三百万千瓦。还有三大旅游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梵净山原始森林、百里杜鹃花。还有号称贵州“三宝”的茅台酒、大分生漆、玉屏箫笛……”地质学家的赞誉之情,热辣辣地直落我心中,激起阵阵心潮。
潮声中,我想起了胡耀邦同志的话,那还是他五十年代末来贵州视察工作时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老观念,农业观念。贵州有广大的面积,有丰富的矿藏。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可惜呀,多年来,大自然丰厚的“恩赐”,反倒成了她耻辱的标记。
“贵州是天好地好人也好哇。”科学老人说。“首先是年辰好。”妹妹说,声音里充满了无限深情:“要是象过去,还是被人瞧不起。”
是啊,时代变了:照例是洞,却不再被认为是“野人”的居穴,而是天然宝藏,国之骄傲。八十年代是这样,那二○○○年呢?我如痴如醉地想。想那光辉的未来,想那灿烂的前程。
“听口音,你们象是本地人?”老人问。
“是的。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我抢先回答。声高音朗,惟恐老人听不清。我第一次从里到外感到了做一个贵州人的骄傲!
一阵春风吹过,召唤起松涛层层、共鸣阵阵。刹时,将军山峰顶上飘逸的云彩,远飞的大雁,化成行行壮美的诗,在我心头萦回,荡尽了那残存的梦。“九万里风鹏正举……”我欲吟诵李清照的名句,可涌上喉头的,却是那首草原民歌:……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