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奉献——记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山村民办教师姜元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8
第3版()
专栏:

奉献
——记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山村民办教师姜元俊
綦国瑞 王悦之
1985年8月20日,山东海阳县泉水乡中心小学民办教师姜元俊以身殉职了。
那天,九号台风袭击八百里胶东,多处路断、电断、联络断。地处海阳大北山区的泉水乡中心小学也没能幸免。
校长宋吉堂眼望着被“哗哗”掀落的屋瓦,耳听着树木折断的“啪啪”声响,再也坐不住了。他是全乡各小学的总负责人,他要对几千名师生的安危负责。他奋笔疾书:
“通知:各校必须全力防汛,不使一人伤亡……”
可是,电话不通,情况紧急,校长立即决定派人专送。
虎龙头地处深山,道路崎岖,山水暴涨,河水阻隔,步步都有危险。派谁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宋校长想来想去,觉得只有派姜元俊老师去最合适,立即让初老师去把回家吃饭的姜老师找来。
此时,姜元俊正领着一家老少在泡上水的漏屋里忙着。
初老师迈进他家门,看到烂泥一团的地面,劝姜老师修好房子再走。姜老师说:“走,送通知要紧!”
平日静静流淌的南河,变得象一只凶猛的雄狮,混浊的浪涛一浪紧压一浪,几里外都听见轰轰的声响。面对滔滔的河水,两个蹲在河边观望的老乡劝姜老师先不要过河。他回答:“我要赶着去送防汛通知,不能再等了,我水性好。”说着,就挽起裤腿,扛起自行车向河中走去。汹涌的浪头打透了他的衣衫,水一直没到大腿根。他咬紧牙关,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终于渡过了三十米宽的河面。在下午四点钟到达离泉水乡三十多里的虎龙头小学。他冻得嘴唇发紫,哆嗦着从紧贴胸口的衣兜里掏出了湿漉漉的通知,递给了杨校长。
杨校长看着通知,连连请姜元俊老师落座。
“不行,学校一大堆事等着我,学校的屋瓦、门窗坏了等着修理。学校的柴草湿了,教师们的晚饭要想法安排,我得走!”
“雨太大了,还是明天走吧。”
“不行,学校那么多的事,我不回去,总是个心事。”
杨校长挽留不住,只好送他上路。天低云暗,风狂雨骤,当姜元俊再次返回南河、扛起自行车涉水的时候,凶恶的浪头铺天盖地,早已精疲力尽的姜老师被浪头打倒在河里。凶恶的浪涛咆哮着、翻卷着吞没了他。第二天,在离渡口十八里的地方,人们围住了一具被淤泥掩没了一半的尸体……1969年,姜元俊在家乡泉水乡望宿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开始了他的粉笔生涯。为了教好孩子们,他先后通读了《教育学》、《心理学》,留下了近六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为了搞好直观教学,他制作教具七十多件。他的应用题教学法被录了音,在全县推广。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去年,泉水中心小学缺一位事务长。宋校长把全乡的教师比过来比过去,觉得热心、勤恳、能干的姜元俊最能胜任,便试探地问:
“元俊啊,你到中心小学来干事务吧!”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姜元俊的心翻腾开了:长期的教学工作,使他同学生和讲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多么不愿意离开熟悉的教学岗位啊!但是,他从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后勤的重要:这项工作跟不上,教师有后顾之忧,教学就搞不好。
于是,他坚定地对校长说:“只要领导让我干,我就干。”
有人不解地对他说:“凭着优秀教师不干,干嘛干这个,将来民办教师转正,你不在教学第一线,能排上号吗?”他憨厚地笑答:“这也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我不干,别人也得干。”
8月19日接到调令,8月20日他就到泉水小学报到。
为了让教师休息好,每逢星期天和假期,他就把教师们
“撵走”,自己留下来护校。为了让教师们专心教学,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杂务。学校有三亩多菜地,过去的农活是师生们分担的,现在他一个人干,每天天不亮就下地锄草、施肥、浇水、打药,白天照常坚持工作,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老师们要和他一起干,他总是说:“你们把心思用在孩子身上吧,后勤的事我包了。”
平日里,教师们有事不敢让他知道。只要知道了,他总是豁上自己的事不干,也要帮忙。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女教师们劈柴、打粮、买煤、修理自行车、扎仰棚。雨雪天,还帮女老师接送孩子。
清理烈士遗物时,在随他冲走的皮包中,人们发现他为了学校菜地购买的菜种。看着这包被水浸泡后发了芽的菠菜种,教师们个个肝肠欲裂。学校里教师少,采取的是搭伙吃饭的方法,做啥吃啥,平日不交粮票,月底按顿数总算账。为了让教师们吃得好、又吃得省,姜老师把菜地当宝贝侍弄,葱、蒜、萝卜、韭菜样样俱全。他常常起大早,跑四五十里路,一天赶两个集,给老师们买可口便宜的食物。有一次,一个教师无意中说到想吃小虾,他就骑自行车跑了二百多里路,从南海买回来。妻子做豆腐,他就从家端豆腐;家里孵小鸡,他就往学校拿头兆鸡蛋。学校要算账,他从来不要。炊事员感动地说:过去是有人从学校往家拿,你当事务长是从家往学校拿。有时上顿剩了玉米饼子,他总是先咬一口占下来,让老师们吃热腾腾的白面馒头。有时做的菜不够,他悄悄地对炊事员说:“不要给我了,我吃咸菜就行了。”有一次,伙房的二百多斤玉米霉了,他对炊事员说:“这些坏的我拿回去喂猪,我从家里拿好的来吃。”当着大伙的面,他们过了秤,把玉米面兑换了。在姜老师的管理下,小食堂办得红红火火,教师们一个月只花十元钱左右,就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
现在,睹物思人,教师们手捧着这包菠菜种子,情不自禁地流着眼泪说:“元俊啊,你净拣自己吃亏的事办,你为了给我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连心都操碎了。您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前年,村里给姜元俊分了六亩地。姜元俊家里上有七十四岁的老父亲,下有三个没成人的孩子,最小的只有十一岁,扛扛抬抬的事全要靠他。一个普通的教师肩上是工作、生活两副担子,他的肩上却要挑工作、生活、生产三副担子。可他有个决心:豁上种不好家里的地,也不能误了学校的事。
今年麦假到了,师生放假回家了,他留下来和工匠们一起修围墙。此时,家里的麦子眼看就要掉头了,可他一直没有顾得回家。妻子急了,就打发孩子到学校来叫,因为学校工作忙,他还是脱不开。直到晚上送走了工匠,他才回了家。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他趁着朦胧的月色,割倒了麦子,天明又赶回了学校。他家的责任田,实际上全是靠妻子的娘家人帮助种的。
妻子有时生气地说:“你还要不要这个家了?”看着妻子终日辛苦、日渐消瘦的身躯,他总是深情而抱歉地说:“难为你了。”
近两年,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可姜老师家里,最现代化的东西是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妻子看到有的民办教师辞职回家,就试探着对姜老师说:“元俊,咱也回来吧,凭你木、瓦工和扎仰棚的手艺,三天还不挣一个月的钱?”姜元俊听后,毫不犹豫地对妻子说:“眼下正是国家振兴教育、建设四化的时候,一个教师怎么好在国家用人的时候,甩手不干了呢?”
丈夫的话说得在理,妻子没再放声,以后再也没有提这码事。
不久,他的好友办起了油坊,找到他说:“伙计,我这里缺个会计,你来干吧,保你每个月二百元的收入,你盖房欠的六百元的债,三个月准还上。”
“我不能去!”姜元俊坚定地回答说。
“唉!我真不明白,一个民办教师有什么干头。”朋友不解地说。
姜元俊亲热地搂着好友的肩膀,动情地说:“教学是平凡、清贫的职业,但教育是伟大的事业。没有发达的教育就没有中华的腾飞,教育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人为其献身。为了教育振兴,为了中华腾飞,豁上家不要、钱不要,我也要干好学校的事。”
这些年,他没有得到一次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
这些年,他还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前些年因为他舅舅的历史问题而没有被批准,但他毫不灰心,工作热情不减。他希望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现在,他匆匆地走了,临走时吃的是凉饼子和大葱,在他随身携带的提包里只有九角二分钱。有人说,他留下的是清贫的家,是六百元的债。不,他留下的是那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革命精神,是贫贱不移其志、富贵不惑其心、挫折不动其情的崇高品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