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粮食窝里话种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8
第5版()
专栏:

粮食窝里话种子
钟武
从1983年开始,我国采取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投资的办法,分别在十一个省联合建设了六十个农业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这些基地县的特点是耕地多、产量高、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是粮食主产区,俗称“粮食窝”。这些县的总耕地面积一亿多亩,总投资五亿多元,重点进行了小型农田水利和农业两个体系——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上投资,划得来,靠得住。
三年来,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上投资一亿多元,平均一亩耕地投资一元钱。共新建扩建了六十个种子公司、二百八十二个分公司、四百二十个供种站、九十个原种场、十一个海南岛繁育良种服务站。由于土建工程、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种子生产等各项工作的同步进行,初步形成了种子生产、加工、检验、销售等专业化、系列化、商品化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形成了新的生产力,粮食产量普遍增长。仅据1984年六十个县的统计,粮食总产量六百六十七亿斤,比1982年增产一百六十七亿斤。其中吉林省公主岭市和辽宁省昌图县,粮食总产量都突破了三十亿斤大关,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均在二十亿斤以上,商品率达百分之七十,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在所取得的这项成绩中,推广良种起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种子工作上不去,粮食产量就徘徊;推广良种有突破,粮食产量就大幅度增长。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启迪我们:农业靠科学,还是靠种子来得快;抓粮食生产,就要先抓种子。河南省邓县种子公司,利用新建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各项设施,1984年经营各类农作物良种一千五百多万斤,做到了小麦原种一代下大田,全县小麦平均亩产由六百多斤,上升到七百多斤。农民高兴地说:“用种子公司的种子,一亩地可增产百把斤粮食。”
繁育推广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如果全国各地有更多的县也把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起来,其总的经济效益必将是十分可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