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加工增值的吸引力——记蒙特利尔市郊的奶牛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29
第7版()
专栏:

加工增值的吸引力
——记蒙特利尔市郊的奶牛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杨传春
离蒙特利尔不远,有一个加拿大最大的奶牛生产合作社。它有二十三个加工企业,生产九百二十八种奶制品,黄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各类奶粉和冻乳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合作社成员提供的牛奶,经过这些企业的加工,成倍地增值。正是加工增值,把七千户奶牛生产者吸引进合作社。
为了把牛奶产量控制到与市场需要相适合的程度,加拿大对牛奶生产实行“配额制”,每个农民只能按“配额”提供牛奶,否则,超出部分的价格还不到“配额”内价格的十分之一,得不偿失。在扩大再生产受到市场需要制约的情况下,加工增值成了奶牛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蒙特利尔附近的这个奶牛生产合作社,就是围绕着“提高加工增值”来建立管理体制的。合作社根据社员的居住情况,划分为十五个区,每区产生一个理事,组成十五人的理事会,然后由理事会决定聘用一个以总裁为首的行政班子,这个班子的成员各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如科研、推广、人才资源、鲜奶生产、加工等等。
提高加工增值的第一个环节是提高牛奶的生产效益,通过提高牛的产奶量和奶质来使农民少投入多产出。合作社有专人与畜牧方面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经常联系,一有改良品种和改善管理的科研成果出现,他们马上用合作社的报刊宣传推广,还有“推广委员会”的十二名职员走到各个农场去示范、讲解。合作社还聘有饲料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广起来就更快了。
提高加工增值的第二个环节是提高加工品的质量,以信誉开拓市场。合作社聘用的十二个科学家中,大部分是研究食品和微生物技术的。他们根据市场信息,不断改进食品的营养构成。这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我,仅仅“适应市场”,对于他们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不够的,还必须使自己的研究走在市场前面,使他们的产品不出现滞销。这个合作社生产的黄油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保持不败地位,形成“拳头”产品,就是科研人员能把研究工作走在市场前面的功绩。
第三个环节是保持通畅的流通渠道。合作社不但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推销队伍,而且建立了遍及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如果有人要他们的产品,打个电话,就能就近取货,或者用现代化的运输设备按时供应。就是靠这支推销队伍,合作社的产品基本上做到了不需库存,每年的销售额高达七亿五千万加元。
合作社靠加工增值来吸引农民,也靠加工增值来发展自身。每个社员向合作社提供牛奶时,合作社按市场时价付款,经过加工增值后,合作社鼓励社员用买股票的方式领取返利,这样,对于社员来说,增加股票,意味着增加分红,对于合作社来说,增加股份则意味着资产增多。现在,这个合作社的固定资产近两亿加元。合作社每年的利润,不但能支付二千三百多个雇员的工资和其他支出,而且有盈余可以扩大再生产。
合作社的负责人说,合作社1938年成立时,着眼点只是有助于社员的产品销售。现在合作社从科研到加工、销售形成了有力的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