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毛乌素的绿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2
第2版()
专栏:通讯

  毛乌素的绿色
  本报记者 萧俊熙
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如果说康布其沙漠象条恶龙的话,那么毛乌素沙漠则象一只大沙蟹,四面横行,霸占了伊盟30%的土地。位于毛乌素东北的伊金霍洛旗,本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生前选中的陵寝地,可以想见当年水草肥美的程度。后来这里沙漠化日益严重,当地农牧业生产萎缩,农牧民靠救济为生,小辈人甚至连炒米都没见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牲畜、集体林草、荒沙等相继承包到户,农牧民放开手脚种草种树,恢复植被。我们初访伊金霍洛旗,第一个印象是林荫大道穿行在乡间,起伏如波的茵茵绿草,覆盖着无际的沙丘;牧场、农田、房舍、道路都掩映在绿丛之中。如果不是主人提示,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五年前全是明沙,粮田亩产仅一二十斤呢。同行的林业工程师、副旗长老李告诉我,现在,全旗有林木二百一十六万亩,人均有林十七亩,覆盖率达23%,还有一百多万亩人工半人工草场,改造沙漠化土地二百万亩……
在毛乌素采访,最吸引我的要算“空中牧场”了。所谓“空中牧场”是指向乔木要饲草。沙漠里生长着沙柳,寒冬霜降时,落地的柳叶是好饲草;一株多头柳,一年可剪下三五十斤树叶。全旗的林木每年给牲畜提供了上亿斤树叶、嫩枝条,每户可贮备三五千斤,成为冬春饲草的重要来源。
我们到台格庙苏木访问,连撞三家都扑了空,当家人都打草去了。还好,在察汗淖尔嘎查巧遇牧民色洛。色洛告诉我们,他家每年打树枝叶和草最少三万斤。他笑着说:“我们就叫‘空中牧场’。有了‘空中牧场’,牲畜一冬春的草料都够了。”草料充足,他家的羊由1981年从集体分得的七十七只发展到今年的一百五十三只,八头牛马。前两年出聘两个闺女,各赔送了十只羊和一头牛。今年他已卖了七百多斤羊毛和二十四只羊,收入二千八百多元,到过年,还要宰杀和出售二十只羊。老李告诉我,象色洛这样的牧民家在全旗算中上水平。
治理沙漠,伊克昭盟人民还采用飞机播种牧草的办法。飞播原由国家出钱围栏、播种,每亩五元左右,围栏费要占去一半。现在牧民有了钱,自己出钱围栏了。那是1983年春天,这边乌审旗草原站的飞播信号员正摇着红旗,指挥飞机投种,那边桃庙嘎查的牧民也摇起了红旗。飞机只认红旗不认地,照样投种。草原站同志直叫好:“牧民自己出钱围栏,大好事。”从此,宣布一条:谁围栏合格,给谁飞播,归谁所有,限期验收保存面积。这一下,乌审旗热闹了,牧民们抢着划包荒沙、荒滩,围栏用的柳笆、树条、柳条、向日葵秆全用上了还不够,牧民们到数十里以外的矿区买回废钢丝。两年间,牧民们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围起了一万六百多个大小库伦,加上国家出钱围栏,乌审旗两年共飞播了六十万亩。
毛乌素沙区飞播牧草,是经国家鉴定的试验成果,我们很想看个究竟。驱车去台格嘎查的老飞播区。进入飞播区,汽车完全在绿色中穿行,油绿的沙蒿,灰绿的柠条,黄绿的沙柳……在林草低处,水泡子溪水清清。黄昏返程,林鸟归巢,吱吱喳喳地在车窗外掠过,大伙能辨认的有雉、沙鸡、喜鹊、杜鹃,等等。这一景观,真可谓“荒沙植翠柳,大漠鸣杜鹃”。有些牧民说,已经绝迹很多年的黄羊,如今又在毛乌素出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