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中医学院为何门庭冷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2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中医学院为何门庭冷落?
国家一再强调振兴中医,可是,中医业仍遭冷落。以广西的中医教育为例——
招生:广西中医学院今年秋季计划招收中医函授和夜大大专生六百人,结果报名者还不到五百人。录取一百九十七人,开学十天后,交费注册的才一百出头。
分配:自1983年以来,广西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很难分配。有关部门只得把他们与其它紧俏专业的毕业生搭配“处理”。
社会上中医饱和吗?记者走访了自治区卫生厅,得到的回答是:远没有。
截至1984年底,全区中医有九千五百多人,只相当于“文革”前1965年的80%。其中,医士以上的中医师不过三千五百人,全区每万人中只有零点九个中医师,平均一万六千人才有一张中医病床!这个悬殊的比例,反映出中医仍然不足。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中医学院的学生招不满、分配不出去的现象呢?
先说招生。广西中医学院今年起招收以在职中医人员为对象的函授大专生,是考虑到现有中医人员半数以上是近几年从多种渠道补充进来的,半路出家的居多,亟待从理论上提高。不料,开考之时,门庭冷落。原因之一,是医院实行经费包干,人手少,经费缺,不愿意花钱让职工去“填知识”。
再说分配。区卫生厅中医处同志说,现在问题的症结不是“菩萨”多,而是“庙”少、“庙”小。全区八十多个县市,共有三十一所中医院,较之“文革”期间,数量有发展,但多数设备简陋,不少中医院连一张病床都没有,也就容不下几个医生。有的中医院,医生虽缺得很,但按编制却已满员甚至超员,原因如前所述——近年从各种渠道进来的人既多且滥。老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其实,广西中医学院每年毕业生大体不到二百人,全区一千二百多个乡镇、一千多家医院,若每家医院、每个乡镇补充一个中医本科毕业生,就需五六年。据了解,约有三分之一的医院,从来没分去过中医学院毕业生。就连地处首府的南宁市中医院,建院二十多年来,也只在1983年分到一名中医大学生。可见,中医学院学生分配难,决不是社会已不需要中医。
有人认为,目前中医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科目比例失调,也是造成学生不好分配的一个原因。例如,本来针灸、按摩、推拿、骨伤、皮肤疮疡等科,都是中医的优势,但到去年底,全广西从事这些科目的中医,分别只有五十六、四十六、八十三、二十三人。而内科中医师,达二千多人,占总数的70%。社会急需“小杂科”,学校培养的大多数是“大内科”,供需之间就不尽协调了。
广西中医界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社会上中医出现虚假的饱和,中医教育受到不应有的冷落,根本的原因在于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对中医重视不够。人们举例证明:自治区卫生厅的正副厅、处长中,没有一个当过中医;十三个地区卫生局,只有两个设有中医科;有的中医院,由西医当领导……
如何尽快振兴中医?广西中医界一些人士认为,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发展中医和发展西医同样重要。其次,增建中医院,尽快实现每个县都有一所中医院。这样,一可解决群众的看病难,二可解决中医学生的分配难。此外,还得两条腿走路,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