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身正气——记原河南省虞城县委书记赵原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2
第4版()
专栏:

一身正气
  ——记原河南省虞城县委书记赵原明
  本报记者 李杰
河南省虞城县地处鲁豫皖三省交界处,过去一直是豫东灾区中有名的穷县。1978年12月,赵原明到虞城县担任县委书记。
他上任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怎样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走村串户,走遍了全县每个村庄,广泛听取意见。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9年4月他选择六个不同类型的生产大队,搞起了“五定一奖”包干到户的联产责任制试点。当时在河南,这还是一条“吓人”的新闻。消息传出,不少人心中赞成,但也替担他心,劝赵原明等来了“红头文件”再说。可了解赵原明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犟脾气,凡是他认准的事,非干到底不可。
为了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他耐心做县委一班人的工作。在常委意见不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他以个人名义给各公社党委书记写信,希望他们也试试看。1980年初,有人告他搞“资本主义”的“三自一包”和在“揭批查”中两派都清,地委一位负责人不问是非曲直,就要他在两千人的干部大会上作检查。赵原明没有违心地承认错误。几天之后,赵原明被罢官,成了“待业干部”。直到1983年,他才重返虞城县主持工作。
赵原明本人生活朴素,家中陈设简陋,床柜桌椅陈旧不齐。可以说,他这个参加革命近四十年的县委书记,家里的陈设赶不上工作仅几年的青年人。有人说,赵书记家的“后门”常年上锁,这并不过分。他四个孩子,除一人上中学外,其他三个都是工种很差的工人。有人劝他,想办法给孩子调个好点的工作或转干到机关,但他没理这个茬。山东老家的弟弟、妹妹和侄子、外甥几次给他写信,希望赵原明给他们安排个工作,都被一一拒绝了。
虞城县委机关办公条件比较差,办公和住房都很紧张。组织上考虑到工作需要,给赵原明安排了一间住室、两间办公室,他却把这些房子让给了一位退到二线的老同志去住,而他自己搬进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既当办公室,又作住室。
虞城县今年小麦总产比1983年净增一亿二千万斤;去冬今春全县植树一千一百万株,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据县委一位同志介绍,现在虞城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是解放以来最好的。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赵原明却几次向上级领导机关请求,希望尽早退下来,让年轻同志上来挑大梁。记者问他,你是怎样想的?他思索片刻说:“对这个问题,我思想上也是有斗争的。过去想干不能干,现在有条件了,确实想再干二三年。但逐步实现班子年轻化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大局,是四化建设的需要。我作为党培养教育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应无条件服从这个大局。”
据悉,赵原明同志的请求最近已得到批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