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要提高理论兴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2
第5版()
专栏:报刊文摘

  要提高理论兴趣
许苏民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兴趣》一文中认为,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首先唤起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的理论感,促使他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然而,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不可能象西方启蒙运动那样为革命运动的兴起作长期的理论准备工作。中国无产阶级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只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所掀起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中才被克服。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事实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民的理论感。但是,“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简单化、庸俗化宣传,又把这种理论感引导到狂热地信仰和实践“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现代迷信。作为对现代迷信的一种惩罚,是人们的理论兴趣普遍降低。尽管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正确轨道上,但对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仍然是不够的。
作者认为,一切在历史上形成的弱点都将在历史的发展中被克服掉。既然中国近代曾有过那么多先进的人们为真理而献身,既然在党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延安整风时期那样以科学态度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热情,为什么今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唤起这种热情呢?当然,要使这种热情转化为长久保持的理论兴趣,是一个需要多方面配合的巨大的社会工程。
第一,坚持改革,根本改变造成理论兴趣不足的城乡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结构,从而改变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经验或照搬照套上级指示就能应付一切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独立地研究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第二,理论研究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不能激发人们的理论兴趣。当然,这种创新不是脱离实践的炫奇立异,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吸取当代世界上一切积极的思想因素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改变片面强调一而排斥多的中世纪思维方式,真正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提高人们的理论兴趣。
第四,在全社会确立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是最高尚的道德的观念,并使这种教育长期坚持下去。
(摘自《长江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