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谈谈文艺工作的“微调”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2
第7版()
专栏:

谈谈文艺工作的“微调”艺术
  高占祥
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亦要求:“文学、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曲艺等文化艺术部门都要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激励人们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要实现这些要求,除了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增强时代责任感,不断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之外,还需要各级党委和文艺领导部门,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气氛。如何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我以为,采用“微调”的方法来指导和调节文艺工作,乃是重要的领导艺术之一。
“微调”,是物理学上的专用名词,通常是指能对精密仪器或电器的某种功能或效果做出轻微调整的动作。我这里把它借用到领导方法上,是说明一种力求在整体和全局稳定或基本稳定的状况下,在局部或某些环节上做一定幅度的调整或调节,以求得最佳效果的领导艺术。
“微调”艺术,是相对于猛调突变而言的,是说在积极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稳”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调”艺术也可以称之为“稳调”艺术。当前,领导文艺工作为什么要采用“微调”?这是由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文艺工作的特殊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拨乱反正,积极推行各条战线的改革,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初步繁荣的历史最好时期。在文艺工作方面,党中央制定了新时期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政策是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是符合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愿的。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并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光辉前景。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从党的文艺政策方面来看,还是从文艺队伍的思想情绪来看,都不宜再猛调突变,才利于文艺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在前进的过程中,即或出现一些局部性的或带有一些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微调”的办法,是完全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其二,文艺工作的改革亦需要稳步前进。“微调”正是要求改革把步子迈得更稳健一些,效果更显著一些,这完全符合中央关于“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改革方针。领导者要站在改革的前列,作改革的促进派,力促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但要看到,质的飞跃,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我们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运用“微调”的方法去促进量的变化,也正是为今后改革达到质的飞跃做必要的准备。相反,如果急于求成,一味猛调、快调,就会左右摇摆,两端跳跃,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乃至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其三,文艺工作有着它特殊的规律。“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这种文艺工作的特殊性,也需要我们在领导文艺工作时因情而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加以“微调”,而不可施行强迫命令和横加干涉。所以,我们说,当前领导或指导文艺工作,“空调”不行,猛调乱营,只有“微调”才灵。我们应当把“微调”作为领导文艺工作的一门艺术来研究,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健康发展,阔步前进。
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在运用“微调”领导文艺工作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经过拨乱反正,调整党的文艺政策,对繁荣文艺采取了许多重大决策,同时又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文艺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地对文艺工作进行引导和调节。从1979年起至今,胡耀邦、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文艺工作几乎年年讲成绩,年年看不足,年年提要求;曾经先后多次就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歌颂与暴露、创作自由与作家的责任、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等问题发表讲话,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正是在这种不断“微调”中健康发展的。我们在地方党委工作的同志都应该很好地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领导艺术,扭转过去那种忽冷忽热、忽左忽右、大起大落、猛调突变的习惯,学会运用“微调”的方式和方法,来领导和指导好新时期的文艺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坚持正面引导、“浇花为主”,是运用“微调”艺术指导文艺工作的主要方法。文艺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创,就是探索,就是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在工作过程中和创作过程中,走些弯路或出些问题都是难免的。出现问题怎么办?一般来说,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要通过引导、疏导、指导来体现领导。我们感到,多讲“应该怎样做”比喝斥“不准怎样做”效果要好得多。如果采取卡和压的办法,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那就会适得其反。去年,我们在一次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评论要以“浇花为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正面引导的方法,是党的“表扬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文艺评论中的具体运用。为了“浇花”,我们设立了“文艺振兴奖”,对有贡献的同志,不仅授奖,还要记功,我们鼓励大家放开手脚搞创作,对于有创新的作品,我们坚持“有三分好就鼓掌”(陈云语);即使对一些有争议、有问题的作品,我们也不轻率表态,而是象耀邦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多切几刀”。这些做法,不仅有效地扶持了文艺界的正气,扶植了一批优秀作品,培育了一批德才兼优的拔尖人才,而且对文艺界的某些歪风邪气及不健康的作品(或称之为杂草)也起到了积极的排斥作用。
适时适度,积微求著。这是运用“微调”艺术指导文艺工作的基本要求。微调之“微”,指的是动作和声势,而不是指效果。就效果而言,当然越大越好。如果调而无效,岂不成了“空调”?要使“微调”取得好效果,就要象党中央那样,对文艺工作“年年讲成绩,年年看不足,年年提要求”。这就是适时适度,积微求著。所谓适时,就是说我们对文艺工作提出新要求或解决新问题,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时机。一般来讲,发现问题当然越早越好,但解决问题有的以早为好,而有的则需要钝化处理。比如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和文艺理论观点,领导要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平等交谈的方式来进行讨论,而不要轻率表态下结论。对文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样也需要认真把握时机,过早或过晚都不适宜。古人云:“时之至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适度,就是说在我们对文艺工作提出新要求或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外界的各种条件,恰当地把握“火候”,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微调”艺术要讲究实效,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了适时、适度地指导文艺工作,达到积微求著的目的,我省文艺界每年都要召开几次专业研讨会和形势分析会,我们通过参加这些小会“下毛毛雨”,使一些苗头性问题得到比较及时圆满的解决。有些指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新精神,我们也是通过这些小会先向文艺工作者“吹吹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比如去年一个时期,我们发现少数作者不去深入生活,热衷于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卿卿我我和武打传奇。这种情况虽未形成严重倾向,但有发展蔓延之势。于是,我们就多次在一些专业座谈会上“吹风”、“下毛毛雨”,引导作者正确认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而使这种偏向逐步得到扭转。
“微调”,不是无目的的乱调;不是修修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是根据哪个人的主观好恶去调。因此,运用“微调”艺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文艺工作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构思。去年年初,我们通过重新学习耀邦同志1979年对河北文艺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把耀邦同志所期望的,千方百计把河北文艺事业“活跃起来,繁荣起来”这八个字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根据当前全国各条战线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们又提出了“开明、开放、开拓”的新要求;同时,又较系统地总结出了指导文艺工作要“以‘浇花’为主、疏导为主、奖励为主”;今年5月,在我省首届“文艺振兴奖”发奖大会上,我们针对我省的薄弱环节,又提出了“抓尖子人才,抓拳头作品”的具体措施。
运用“微调”艺术指导文艺工作,对于领导者的政治素质和艺术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邓小平同志在党代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他要求全党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们运用“微调”艺术来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同样需要注意和加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以四项基本原则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作为“微调”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走偏方向。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新的实际”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文艺理论的学习,努力由外行变为内行。要象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经常地从阅读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象列宁那样,“以极大的兴趣”阅读高尔基的作品;象毛泽东、陈毅那样,在日理万机的余暇中,经常不断地亲自写一点诗文;象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那样,广泛地和作家、艺术家交朋友。只有多读、多看文艺作品,多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多与文艺工作者交流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取得领导文艺的发言权。
领导文艺工作,的确需要领导艺术。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勤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掌握这种领导艺术,从而为指导新时期的文艺工作开拓一条成功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