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崛起的一代——“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前夕访清华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3
第3版()
专栏:

崛起的一代
  ——“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前夕访清华园
  本报记者 柏生 本报通讯员 周士渊
“一二九”五十周年前夕,我们冒着严寒在清华园采访,立刻被一股股沸腾的热气包围住了:电教中心,《“一二九”运动在清华》的彩色录像正在最后试播;工字厅内,当年“一二九”的老战士蒋南翔、荣高棠正在和同学们深情叙谈;西大饭厅里,纪念
“一二九”的大型歌舞剧正在紧张彩排;大礼堂里,发扬革命传统的演讲比赛正在热烈进行。在这不平凡的纪念日来临之前,就连年届耄耋的朱自清夫人陈竹隐也不能平静,她追忆当年丈夫和学生一起进城游行的愤激场面,回想起她和丈夫在家里一起掩护韦君宜等六位进步女同学的难忘情景。
是的,五十年前,老一代的清华学人曾在清华园点燃过熊熊的革命火炬,他们曾以满腔热血为民族危亡呼号奔走,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今天,我们又多么想知道,五十年后的新一代清华人在思考什么,探索什么,又正在向往、关注什么?
于是,我们在清华园访问了几位年轻人,看到的虽然只是他们的一个侧影,却听到了当代青年的心声。
踏着前辈的足迹
听说张志新烈士的儿子在清华,我们先去访问他。他叫曾海彤,今年二十岁,化工系三年级学生。以前他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现在是系学生会干部。和他交谈,我们自然想起张志新烈士,心中止不住涌起一阵阵难以言状的情感。
海彤并没有仅仅沉浸在对妈妈的思念之中,他缅怀妈妈,考虑的是怎样接过革命的火炬、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海彤认为,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主人翁的精神站在时代的前列,在邪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前仆后继,这是先辈和妈妈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他沉思了一下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四化建设的伟大时代,置身于开放、改革的伟大洪流。在这新旧交替的伟大变革中,一定会有各种矛盾、困难,也一定会有各种阻力、风浪。因此,我们青年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应密切注视祖国的四化建设,要在各种各样的潮流面前经受锻炼和考验。作为烈士的儿子,我还应特别学习妈妈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说到这些,海彤很激动。他告诉我们:“今年,是妈妈牺牲整整十周年。记得妈妈最后一次抚摸我、亲吻我时,我还不足四岁,当时我对妈妈的形象是朦胧的。我是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妈妈、理解妈妈、真正认识妈妈的。是妈妈和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了我们国家今天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因此,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爱护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才是对妈妈、对‘一二九’五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离开海彤,我们心中萦绕着一种肃穆而欣慰的情感。
大学生们的愿望
当见到今年全国高考理工科“状元”张宏文时,我们被另一种喜悦所笼罩。原以为这“状元”一定是一位架着眼镜、额头饱满、举止斯文的书生,哪知竟是位刘海齐眉、个子不高、身着紫红色腈纶棉外衣的活泼姑娘。小张一开口就是一连串纯真、稚气而又聪慧的谈笑声。谈起“一二九”,她说,以前我只在书本上读到,前些天,知道姚依林、蒋南翔、荣高棠、李昌、韦君宜等许多清华老前辈都是当年“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和骨干,我深为能在这风景优美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清华园里学习而自豪。小张今年十七岁,来自太湖之滨的无锡一中,是个共青团员,父母都是工程师。今年高考,她以六百三十七分的高分夺得“状元”,进入清华工程力学系。她却说“一些课程考得还不够理想”。谈到进大学后的学习,她谦虚地说:“到了北京后,前一段学习上有些放松,有时还有点贪玩了。”她稚气地向我们一笑。少顷,她的声音一下子变得似乎认真起来:“当我意识到这点后,感到有些惭愧。因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学习搞好,把各方面基础打扎实。我们和‘一二九’时代的青年相比,任务已经不同了,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国家建成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因此,离开了各种专业知识,不把学习搞好,目标就会落空,就违背了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嘱托。”小张对学习还有更深的见解。她说:“这几天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果仅把专业知识学好、学扎实,好象总还缺了点什么。因为最近我们周围发生了一些事情,你们一定也知道。这些事情逼着我们去思考和选择。其实,我感到,这一代青年人与老一代青年相比,我们并不缺热情,也不乏理想和勇气,由于我们成长在开放改革的年代,甚至还可以说我们较少盲从,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还有些开拓精神。但我们自己也感到,我们有这些长处,同时也难免有青年人的片面、稚嫩,而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那些书本上没有、却又会左右我们行为的知识就更显得重要,否则,头脑热起来,就可能会一起跟着起哄。”
小张看了看桌上放着的报纸,告诉我们,她对于最近中央号召的领导与群众直接见面的做法非常赞同。她说,她和同龄人一样,最讨厌讲空话、喊口号、唱高调,最讨厌枯燥的、填鸭式的、不讲实效的政治说教,尤其是总把他们当作没有头脑、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她直率地说:“我们愿意听这样的报告:亲切,生动,有趣,没有官腔,不回避现实,说真话,而且要说自己的观点。”她把“自己的”三字故意加重了。说到这里,她举了个颇含深意的例子。前不久,她去学校礼堂听报告,去时按惯例带了一本英文书,以备感到报告实在太枯燥时翻看。但没想到,她一听报告就被吸引住了。做报告的是对外经贸部一位阅历丰富的负责干部,他不用讲稿,讲的都是他几十年做外贸工作中亲身经历和体验。整个报告有血有肉,既有事实,又有分析,又十分中肯,使她眼界大开,知道了许多有关知识和实际情况。说到这里,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当时我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地把英文书放到一边去了,而且只想使劲听。”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临别,她还给我们提了个“请求”,说同学们希望多听一点这样实实在在的报告,要我们在有机会时,把她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向上反映反映。看着她那恳切而天真、诚挚又纯洁的目光,我们一面点头,一面笑:多好的新一代啊!
新一代的使命感
我们面对一位身材魁梧、语调深沉的青年。刚一接触,就能感到他成熟、干练。他叫陈小悦,攻读汽车工程系汽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又担任学校党委学生部副部长,他还曾以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的身分赴美国参加过有关国际会议。
我们很想听他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发扬“一二九”光荣传统,尤其想听他谈谈怎样理解当代青年的特点与使命。他沉思了片刻,抬起头,看着我们说:“我认为,要谈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我们这代青年所走过的道路说起。就拿我来说吧,我的青春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我们这些所谓的‘老三届’在经历了‘造反’与‘大串联’之后,是在北大荒的原野、内蒙古的草原、陕北的黄土高原和云南的热带丛林里开始认识社会,了解自己,逐步成长、成熟的。我们大部分人的心灵上都有创伤,但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大家都不甘沉沦,都在拚命奋发向上。我们是备受磨难,但困境和挫折又从反面使我们变得刚强、坚韧,经得起摔打,更容易适应环境,而不肯向困难折腰。”
他的话语饱含深意,而他本身,何尝不是这一代的典型形象?他的中学时代是在清华附中度过的,今天活跃在中国文坛的青年作家张承志、史铁生、郑义、谭甫仁、甘铁生等都是他当年中学时代的同伴。陈小悦当时是全校瞩目的“三好标兵”,不仅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出众,就连体育,他都曾夺得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冠军和全能亚军。只可惜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掀翻了他的希望之船,把他连同他的伙伴一起抛入了社会的深渊,使他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摔打、撞击、挤压。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几次,就差那么一点,挺不住,也就完了。”而十一年以后,当他在浩劫后的首次高考中,又以几乎某省最高分投考大学时,却因早年在哈佛大学留学的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又一次经历了挫折。正是他,陈小悦,总算在这种种挫折、重重灾难面前挺住了,咬着牙挣扎过来了,又倔强地脱颖而出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年形象,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青年的使命,而这时代的使命正是靠由它自己塑造的一代新人去完成、实现,这是历史的辩证法。”陈小悦仍在感慨地谈论他的见解:“‘一二九’时代,中华民族已到了亡国的危急时刻,历史赋予了那一代青年奋起救亡的使命,他们可以说是‘救亡的一代’。而我们这一代呢?有人说是沉思的一代、心灵充满创伤的一代,甚至有人说是垮掉的一代。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对!”说到这里,他的声调慢慢变得高昂起来:“我们这一代是崛起的一代!为什么这样说呢?想想我们女排在国际比赛中接连夺冠时海内外炎黄子孙在荧屏前欢呼跳跃、热泪盈眶的情景吧,再想想人们激动的最深刻的原因吧!我认为,大家之所以为女排欢呼,是因为她们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用排球迸发出了我们埋在心中最强烈最炽热的感情。那就是过去我们中国实在太穷、太落后,我们的人民实在太苦了,这已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地大物博、勤劳勇敢、人口众多形成了太鲜明、太强烈的对比。我们中华民族理应象中国女排一样,不仅仅满足于不受欺凌,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满足于能跻身世界,而应该当强者,自豪地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这也是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辈,包括‘一二九’前辈为之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梦寐以求的伟大目标。到了我们这一代,先烈们为我们创造了崛起中华最有利的条件,我们正象《毕业歌》中唱出的:‘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啊,这是多么铿锵的话语,这是多么赤诚的情怀,这是多么值得信赖的青年!告别陈小悦,走在清华园的大路上,他的这番话语还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附图片)
  图为陈小悦(左)、曾海彤(中)和张宏文。
郑建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