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首都建设要有独特的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5
第5版()
专栏:论坛

首都建设要有独特的风格
  北京建筑设计院 白德懋
北京的建筑,七百多年来,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变迁,形成了独具格局的传统城市。解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打通了东西长安街,形成了一条长四十公里的首都最重要的干道。在这条干道上布置了许多重要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形式各异,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形成了社会主义首都的新貌。
然而在“十年动乱”及其遗风的影响下,出现了遍地开花、见缝插针的分散建筑,形不成总体面貌。高层建筑又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使城市杂乱无章。新建筑仿多于创,产生了某些套用西方“国际式”或简单地贴上中国传统花饰的作品,缺乏自己的新风格。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指出:“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现就此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
保护名胜古迹 开辟视线走廊
北京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财富。不但应妥善保存,还要精心保护,古为今用。首先是宫殿、庙宇、王府、园囿等在城市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动地反映了北京古都名城的独特风格。故宫紫禁城、天坛、雍和宫、恭王府、北海、颐和园……真是稀世之宝。它们的开放,供人欣赏、游览,已成为首都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是严谨的棋盘式道路网和活泼的河湖系统相结合,富有地方特色。当然,随着城市的现代化,除个别地段可以成片保留利用外,旧道路系统还要调整,四合院要改造成新的居住区,但原有格局的精华和风貌应吸收到新的规划建设中去。此外,北京传统的商业文娱设施也颇有特色,例如大栅栏和劝业场、王府井和东安市场、琉璃厂和厂甸以及天桥杂耍场,等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场所。现在有的消失了,有的经过改造,仍在发挥作用。
但要真正保护好名胜古迹,就得结合周围环境,进行城市综合设计。北海五龙亭位于北海岸一角,构思巧妙,造型优美,尺度宜人。可是在西侧建了一组庞大的办公楼后,尺度就变了——五龙亭变成可怜的小“盆景”。因此,在名胜古迹周围必须划定保护圈。圈内多设绿地,如需改建或新建房屋,则应在高度、体量、形式和色彩方面加以限制。在这四个方面,高度的控制是主要的。可以设想,在景山和北海之间只要插进一幢高层建筑,那么整个景观就会被破坏。当然,现有旧房适当地改建为二至三层的楼房是可以的。
另一项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开辟视线走廊。我们要利用北京得天独厚的条件——城里城外有山有水,有名胜古迹,不要让新建筑堵塞通向它们的视野,进而在计划设计中开辟视线走廊,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景观。例如北京西山紧靠市区,这里分布着玉泉山、卧佛寺、香山、碧云寺、八大处等理想的游览胜地,也是北京市区最好的背景和借景。我们在规划东西向道路时,应该让向西的一面能指向西山,使首都居民能够看到这个自然景观。每当我们在长安街上往西眺望时,近处是雄伟的天安门,远处衬托着如画的西山,会使人感到胸怀开阔,无比自豪。另一手法是开辟通向重要建筑,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的视线走廊,使其从更多的角度都能观览。因而必须避免在其周围建筑高楼,不要让高楼阻挡通向它们的视线走廊。
突出城市标志 控制天际轮廓线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面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标志性建筑。古老城市里如延安的宝塔山、镇江的金山寺、泉州的开元寺双塔,新兴城市里如上海的国际饭店、芝加哥的西尔斯塔楼、悉尼的歌剧院都是标志性建筑。那么北京的标志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天安门是众望所归的首都象征。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所在位置和历史意义。我认为,象北京这样的建筑艺术宝库,它的标志可能不止一个。难道天坛祈年殿、北海白塔、前门箭楼、颐和园佛香阁等不是早已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北京标志了吗?诚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城市里还会出现新的标志。
标志性建筑,连同旧城风貌是决定城市天际轮廓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北京将来的轮廓线还要受到城市规模、布局、用地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自然等条件的制约。在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建筑势必向空中发展。而城市的中心即城区又要保持原有风貌不被破坏,城里新建筑的高度必须严加控制。由此决定了北京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将是城里低,城外高;中心低,外围高。然后据以研究制订分区、分片、分段的建筑高度控制线。我们的城市无疑要走向现代化,但首都北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象香港那样大楼越盖越高,建筑越建越密。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向地下发展倒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趋势。它构成了特殊的、无形的、然而却十分重要的地下“轮廓线”。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地面搞绿化,创造出爽心悦目的街区环境。开阔地下商业街,是避免地面上车流与人流矛盾的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在冬季较长的地方,人们还可以避免受室外寒风的侵袭。
创造北京建筑的新风格
建筑设计是一种创作。它既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要反映一定的艺术风格。我们的传统建筑是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因地而异,反映在建筑上则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格。然而建筑风格有明显的时代性,它不会停留在一个模式上。纵观我国历代建筑,都有浓厚的中国的民族地方风格,但每一代又有各自的特征。有些建筑受到外来的宗教、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汲取其精华后,也能融会消化成为中国的风格。
北京的纬度偏北,冬季长,日照角度低,夏季雨量集中,年温差悬殊。由此决定了房屋檐廊出挑深远,屋顶坡度大,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要好,等等。另一方面,当地的建材资源丰富,并拥有先进的建筑技术,有可能创造新颖多样的建筑形式。例如在重要古迹周围建低层高密度的房屋时,可以采用坡顶形式,既富于地方特色,保温隔热效果也好。再如在某些建筑中应用挑廊或水平遮阳之类的构件,既有功能作用,又能表现中国建筑的特征。考虑到北京气候的特点,建筑物的色彩以中色、暖色和较稳重的颜色为宜。
强调地方风格不等于说北京所有建筑物必须要有北京“味”。应当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区别对待。事实上大量新建的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一般性建筑不可能在这方面做很多装饰。可以认为,从整个城市风格来看,通过精心设计,在主要街道、广场的重点位置,选择重点建筑,特别是对景建筑,进行建筑风格的创作,反映北京的独特风格,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