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洪灾过后——吉林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0
第2版()
专栏:

  洪灾过后
  ——吉林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张书政
洪水已经消退。松辽平原的中部地区安静下来了,但很快又沸腾起来:曾遭洪水浸漫过的田野里,洪涛吞噬过的河堤上,展开了以兴修水利工程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大水“冲”出来的题目
9月间,各县几经核实的灾情汇总到吉林省委大院和吉林省政府大院。全省农田受灾三千九百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其中,八百多万亩被淹绝收。这些绝收田都是能种粮的河头地啊!这个灾情预示,今年全省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七十亿斤左右。
搞农业生产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吉林省历史上的教训是令人难以忘怀的,1953年和1956年两场大水,全省粮食产量都减少三十多亿斤。近年来,农业生产连续三年获得大丰收,少数人的头脑里产生一种错觉:“只要理顺了生产关系就粮满仓了。”省里每年总结农业生产也都这么提:“人大干,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虽然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可是,总结时没有好好想想“天不帮忙”的年头又怎么样呢?洪灾给他们上了一堂课,大水把这个题目“冲”出来了。
省委和省政府的同志认为,吉林农村的生产力还很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还靠天吃饭,“抓了责任制,忽视修水利”,经不起天灾的袭击。今年这场大水,不仅使粮食大幅度减产,也给林、牧、副、渔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灾后出现八十八座大、中型病、险水库,总计比去年同期增加六十亿立方米蓄水量,东辽河等七条主要河流的堤防毁坏严重,这都是明年度汛的不安全因素;遭灾的水田和调整农业结构后发展的水田,灌区工程不配套,有一百五十多万亩没有灌溉保证;被淹的两千多万亩旱田,水冲沙压,表土板结,如不秋翻,明春无法耕种……这说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势在必行。
在农村改革实践中找答案
包产到户以后,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上是户自为战、村自为战,在规模上又主要是搞了“四小”:小水井、小水塘、小拦河坝、小电灌站。洪灾之后,“老天爷”逼着我们要搞大一点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这在包产到户的形势下怎么搞?
在部署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之前,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又深思着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分别到灾情最重的梨树、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县,向县里领导和农民们请教。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这几个县的农民,为了重建家园和巩固农村改革成果而合作治水的感人情景,教育了省里的领导干部。农民们早已突破地界、村界、乡界,互相换工、帮工,自下而上地组织起来抢修水毁工程。上述几个县及时总结了农村的经验,对灾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做了适当的调整和变通。这样一来,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更高了。梨树、榆树等县在高潮时每天出动十多万人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重灾县适应农村改革的形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回答了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在思考的问题。农村改变“集中劳动、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旧模式以后,规模大一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可以搞好。关键是应当继续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于是,省政府明确规定:一、受益地区的农户按耕地面积或劳力人数合理摊工;二、筹集一部分义务工统一支援修复重要的水毁工程;三、允许轻灾区和重灾区、非灾区和灾区、粮食专业户和其他专业户之间以记工还工、出款代出勤等方式互相协作;四、从公积金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对支援灾区施工的农民、对参加水库、河流堤防维修加固的非受益区的农民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和伙食补贴。
意料之外的答案
截至11月10日统计,全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日累计达二千四百多万个,完成各项水利工程二万五千九百零九项,答案是出色的,也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现在时间还未过半,都超额50%以上完成了计划。原来设想修复水毁工程需要两至三年时间,现在,仅仅一个秋冬,就将河堤、库坝、桥、涵、闸、渠等大部分骨干性水毁工程修复了。
这次灾后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为吉林省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闯出了一条路子。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大家认为,除了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合情合理地调整农田水利建设者的负担以外,下面几个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民经济利益的关系更直接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初步富裕,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农安县的一些乡,分别拿出三十万元、二十万元和十五万元公积金,用作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报酬和生活补贴。梨树县梨树乡到刘家馆子乡支援加固东辽河堤防时,开着三四辆大客车和六七辆解放牌汽车,车上站着整整齐齐的青年民工,后边还跟着几台拖拉机,拖斗里面装着大米、白面、猪肉、粉条……
——农村各级干部努力端正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能够以身作则,尊重科学,注意实效。县长、乡长、村长上河堤,与出工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些县在施工紧张阶段,县级机关领导成员几乎全部出动;多数县都采取县领导包片、县直单位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的一级包一级的办法,指挥并参加施工。各级干部还十分珍惜农民在大灾之年的劳务投资,精心组织,合理规划,科学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