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别人都下,我们上”——记晋县建材公司经理赵宗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1
第2版()
专栏:

“别人都下,我们上”
——记晋县建材公司经理赵宗曜
本报记者 杨振武
一只木螺钉,只有几厘钱,可生产起来挺费事,二十二道工序,道道都有严格要求。由赵宗曜担任经理的河北省晋县建材公司,生产的就是这种微利产品。
赵宗曜,四十四岁,有着木螺钉一般坚硬的性格。这几年,他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四年利润翻两番。
1981年初,随着基建规模的压缩,全国木螺钉行业出现了不景气。在木螺钉生产已初具规模的晋县建材厂里,有些人主张转产,说生产这种微利产品,费力不赚钱,早就不该干了;不少人认为不能转,理由是,大家转产,难道就不用木螺钉了吗?大家都等着新任厂长赵宗曜拍板,谁知,他却带着两名业务员外出了。
赵宗曜他们先到了东北,又到了江南,一口气走访了四十多个木螺钉生产厂家。看到他们有的要下马,有的正在做转产准备。
信息摸准后,赵宗曜风尘仆仆地回到厂里。有些想转产的同志看他笑嘻嘻的,以为他找到了新门路。想不到,他说出的是:“别人都下,我们上!”
赵宗曜抓产品质量了。他让出差的业务员买回各地厂家的产品,然后按二十二项指标,逐项同本厂产品对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1982年,他们生产的五十五种规格全系列产品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为了打开销路,他们送货上门。无论北京,还是天津,只要来个电话,不管有什么困难,他们都要把货按时送到,赢得了信誉。
1983年,晋县建材厂与亏损的水泥制品厂和木具厂合并为公司,赵宗曜出任经理。他通过市场调查,看到木螺钉有走俏趋势,便决定扩大生产,上了一个新车间。今年,当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之时,赵宗曜却带着工人们加班加点,产品装满了所有库房。进入3月份,木螺钉果然成了紧俏货!
产品畅销了,赵宗曜更注意抓产品质量,抓服务态度。老客户来进货,他们一如既往,热情接待;新客户找上门,也尽量给以照顾。今年7月,河北省隆尧县木器厂做了一批合页,等着出口换汇,急需木螺钉配套,可是厂里派出的业务员却“踏破铁鞋无觅处”。赵宗曜听说后,二话没讲,一次就批给他们四吨,共二百多万个,两位业务员大喜过望。
赵宗曜,一个生产木螺钉的公司经理,他善于捕捉信息,敢于决策,走活了“小商品”生产这盘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