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一个失足少年的自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1
第4版()
专栏:法制园地

一个失足少年的自白
本报记者 苏宁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眉清目秀、十分可爱的男孩子:大大的眼睛,挺直的鼻梁,显得聪明伶俐。遗憾的是,他现在既不是坐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也不是坐在少年宫课外活动室的老师旁,而是坐在北京市少年犯管教所的办公室里。他因为盗窃犯罪,受到少年教养两年的处罚。他是怎样走上这条邪路的呢?看了下面他对记者的谈话,可以得到一些回答。(为了有利于他的改造和新生,请原谅我隐去了他的真实姓名。)
“我叫晓明,今年11月20号是我的十四岁生日。我本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爷爷奶奶都是老干部。1978年9月1日,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跨进了学校的大门。三年级之前,我历次考试的平均分从未低于九十九分,而且守纪律,懂礼貌,因此我在入学后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就加入了少先队,并四次被评为优秀队员。
1981年下半年,我遭受了生活对我的第一次无情打击:我的父母离婚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我独自一人对着那一纸离婚判决书发呆,心中格外凄凉。妈妈走了,我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父亲的脾气越来越糟,开始抽烟、喝酒。他因为工作忙,本来就不怎么管我,这下就更少管我了。而且,因为他与母亲离婚,我与他有了隔阂。爷爷、奶奶虽然仍旧关心、疼爱我,但他们与我年龄相差太远,他们总把我当小孩子,不理解我。我与他们共同语言很少,他们也管不了我。我开始感到家庭生活的乏味,开始与家庭疏远。年仅十岁的我,就开始到社会上去寻求理解和安慰。
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我结交了一些不好的人,慢慢学会了打牌、抽烟、喝酒,并开始旷课,学业渐渐荒废了,道德品质也随之下降。老师和家人都发现了我的变化,及时帮助我、鼓励我,学习成绩曾一度有所回升。可惜好景不长,命运再次残酷地打击了我:1983年12月的一天,从医院传来噩耗,我妈妈去世了。我再也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了最后的信心。我开始憎恶每一个人,一心想把自己的怨气全部发泄出去。从那以后,我就经常不去上课,不回家,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偷。起先,我只是为了寻求某种刺激,去抽烟、喝酒。后来就为了摆“阔气”,经常和一些人出入饭馆、餐厅。向家里要钱得不到满足时,就去偷。开始胆子小,只敢偷家里的,后来就偷学校同学的钢笔、铅笔盒、计算器等。学校为此给了我警告处分。上中学后,由于老师没注意,让同学们知道了我的底,我就再也没有跨进学校的大门,直到被送入工读学校。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在工读学校里结识了一些更坏的人,跟他们一起又干了很多坏事,在犯罪的泥塘里越陷越深,终于受到了惩罚。”
听了这番话,我感到这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家庭生活的不幸,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他的犯罪,当然与他不认真学习,没有接受学校、家庭教育有关,但是,如果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如果他的家长们不仅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他的衣食冷暖,而且注意从思想感情上加强沟通,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他会不会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呢?
离开少管所已经很久了,有个问题却老是在我脑子里翻腾:社会上还有多少象晓明这样的孩子正处在危险的边缘?对于他们,社会、家庭,还有哪些没有尽到的责任?宣传、教育部门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