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石油政策的重大转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1
第6版()
专栏:述评

石油政策的重大转折
新华社记者 任正德
为期三天的第七十六届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决定改变限产保价政策,采取维护该组织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合理份额”的“综合性战略”。这是该组织石油政策的一次重大转折,它将对国际石油市场,乃至世界金融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新政策的细节尚未公布。但会议公报明确指出,这一新战略的目的是要“维护和捍卫”石油输出国组织为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必需占有的份额”。成员国的几位石油部长指出,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已达到它的限度”,该组织今后不但要保住它在世界市场上的现有地位,而且还要“夺回已失去的市场”。
放弃限产保价政策意味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将要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使油价同现货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挂钩,由市场调节油价。
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政策的这种改变是世界石油市场客观形势所迫,也是为了更好维护成员国利益而采取的重大步骤。
自1973年起,石油输出国组织逐步从西方石油垄断企业手中收回了石油标价权。但从1981年开始,石油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油价一直疲软不振的局面。为了稳定石油市场,该组织几年来忍痛单独作出牺牲,曾两次降低石油产量,两次降低油价。目前,这一组织日产一千六百万桶最高限额的规定仅及各成员国生产能力的一半。
这些措施虽然在当时对稳定市场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未能根本解决问题。世界石油市场依然是买方市场,而且威胁石油输出国组织存在的不利因素与日俱增。
首先,由于一再降价限产,使成员国入不敷出,财政赤字锐增,大多数成员国债台高筑。就连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沙特阿拉伯也赤字连年,不得不每年从储存的石油美元中提取二百来亿弥补赤字。
其次,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日益缩小,它控制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弱。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一再降价限产,从1979年占西方石油市场60%下降到目前的35%;与此同时,西方非成员国的石油产量持续增加,特别是英国和挪威的北海石油产量猛增,加之美国和加拿大的石油生产逐渐恢复,西方国家日产石油已达二千九百五十万桶,几乎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二倍。
除此而外,北海石油油价已与自由市场价格挂钩,现货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从四年前只占世界石油总贸易的5%猛增到今年11月的55%以上,使石油输出国组织规定的石油标价直接受到这种自由价格的冲击。
尤为不利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限产保价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并因此而造成内部矛盾重重,各成员国之间常常为了生产配额和油价问题争吵不休。
为此,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改变方针,采取这次会议所通过的“新战略”。然而,这一新政策有可能导致油价进一步疲软、甚至出现该组织曾设法避免的价格战。同时,也可能使西方金融形势更加动荡。
这次日内瓦会议预料到世界石油市场将会发生价格战。但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来说,它的石油竞争能力强,其开采成本仅为北海石油的六分之一。它拥有占世界70%的石油储量,而北海油田储量估计只够十年开采之需。此外,油价下跌所受的损失还可从竞争中获得的市场份额加以补偿。因此,从长远来看,对石油输出国组织还是利多弊少。(附图片)
12月9日,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结束。图为与会的石油输出国部长9日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情形。 本报电视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