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2
第5版()
专栏:论坛

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冯昭奎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技术观,用以指导我们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工作,这是在当今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形势下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技术与生产实践密不可分。发展技术要大力依靠从事生产实践的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即便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也必须依靠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来消化、掌握和利用。因此,发动活跃于生产及试验研究第一线的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展普遍、持久、扎实、深入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应当成为我国发展技术的基本战略和“模式”。
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可以有助于我们尽快地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但是,由于经济、科技、教育、对外关系等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在我国的千千万万生产单位和研究单位中,能够直接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的终究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主要任务仍是自力更生地发展“国产技术”。几年来对外开放的经验也已表明,一方面,引进技术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方面,又不应当对引进技术过分期待甚至抱有幻想。对于许多单位来说,即使暂时不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革新和创造方面,仍然大有可为。同时,改善经营管理,也不一定先要引进什么东西。据悉,有些单位连最基本的统计工作都没做好,就忙着进口计算机,搞“信息化管理”,结果造成大批计算机闲置不用。现在,某些部门和单位一说“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就要搞引进,一说引进就闻风而动,积极性过高;而对于大量的、可以依靠自己力量来做的改进技术和管理的工作却不去认真抓,积极性不足。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不正常现象。
技术是学问。做学问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搞起。那种不注意基础技术的研究和积累、光指望通过引进和模仿就把先进技术一下子搞到手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买”技术固然是促进掌握先进技术的手段,但要真正掌握先进技术,归根到底还要靠自己去探索、钻研和奋斗。战后日本引进技术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引进转炉顶吹氧气炼钢技术、尼纶技术,无一不是在自己刻苦钻研、辛勤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相反,某些国家(包括日本)引进技术失败的例子表明,其重要原因往往是没有把技术引进与自己的刻苦研究结合起来。应该指出,技术引进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它可能诱使我们放松甚至放弃自己的研究。现在,有的单位因为寄希望于引进而放松甚至砍掉自己的一些必要的研究项目,很值得引起警觉。因为即便引进能够成功,放松或放弃自己的研究也将导致削弱自己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改进能力,何况引进未必能按照我们预期的要求进行,或者延期或者落空。如果出现这类情况,为期待引进而放松自己研究的作法将给我们的科研事业带来难以补救的损失(首先是时间的损失)。
纯技术是没有国界的,然而,如何发展和利用技术却要看国情。现在,人们宣传新技术革命,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应该避免产生一种盲目性,好象发达国家重视什么技术,发展什么技术,我们也都应该以同等的程度去重视它、发展它。尽管作为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在整个世界都是共通的,但某些新技术,是发达国家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延伸的产物,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和市场变化需求的产物,如果我们在现实并不需要或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以不恰当的规模仓促上马,很可能会陷入破绽百出、难以为继、骑虎难下的境地。发展新技术的决策,要以我国的实际条件和需要为依据,确定适当的、符合于我们国情的规模、速度和时间表。某些在发达国家土壤中长势很旺的新技术苗木,移栽到我们的土壤中也有可能发蔫、甚至枯萎,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花费很大力量去“移苗”,不如多花点工夫“做泥土的工作”。
当前,如何获取引进技术所需要的大量外汇,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固然要通过扩大和改进出口来增强创汇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技术引进工作的水平,确立并适当控制技术引进的规模,将外汇用在对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最必须、最有效果的技术项目上,避免盲目、重复、不必要的引进,也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