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英国经济增长社会问题增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2
第6版()
专栏:英国通讯

英国经济增长社会问题增多
本报记者 李云飞
伦敦西区的哈罗兹是一家闻名欧洲的大百货公司,身着笔挺制服的职员在门口接待着络绎不绝地乘坐小车前来购物的顾客。今年圣诞节前的英国市场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景气,据说就连滞销了多时的家用电脑也要再度大量销售。但与此同时,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组织的一个委员会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对英国城市中一些地区的急剧衰落表示关切,从而引发了政府与教会之间的一场辩论。英国王室的成员一般是不介入国家当前的政治的,查尔斯王子最近却公开地表露了对英国经济前景的忧虑。这些看起来似乎矛盾的现象恰好反映了今年英国国内形势发展的特点:在经济情况继续好转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却明显地增加了。
今年的英国经济,从一些主要指标来看还是不错的。综合各种预测,现在几乎可以肯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达3.5%,是连续第四年的增长。通货膨胀率大约是5.5%,而工资的平均增长率则是7%左右,高于通货膨胀率,因此购买力旺盛。生活水平也是连续三年每年平均提高2%。国际收支估计将盈余三十亿英镑。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从3月底的几乎是一比一提高到12月初的接近一比一点五。虽然一般认为明年的增长速度会放慢,但仍将达2.5%左右,而且通货膨胀还会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的顺差又会大于今年。因此,保守党政府给英国经济描绘了一幅乐观的图景,认为实现了战后历届政府梦寐以求的目标,即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前提下经济持续增长。
但是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脸色红润并不就等于健康。失业率居高不下,就是今年英国经济中最头痛的问题。去年12月的失业人数是三百二十一万九千四百零六人,占劳动力的12.9%;今年全年的失业率则在13.5%左右。据政府估计,即使到1987年也难以降到三百万人以下。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英国的制造业因其产品缺乏竞争能力而衰退造成的。据统计,1978年以来,英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一般比其主要竞争对象要高30—40%。在竞争中败北的只好倒闭,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得不大量裁员。尽管这两年英国制造业稍有恢复,但今年的生产能力仍比1979年前低6%。今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的另外原因,就是投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增多了。另外,由于保守党政府实行的是以反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因此就要紧缩诸如公房建筑、医疗卫生、市政设施等公共开支,在这些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相当有限。
按理说,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社会应该趋向安定。但是基于上述原因,今年英国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各种社会问题十分突出。5月底,利物浦与意大利都灵的足球队在布鲁塞尔比赛时,由于利物浦球迷的肇事,致使三十八人死亡,近百人受伤,酿成了足球比赛史上罕见的惨剧。在国内,利物浦、伯明翰和伦敦都发生过大规模暴力事件。社会上吸毒、贩毒现象更加严重,其它犯罪活动也明显增多。
对于这种情况,不仅反对党揪住不放,而且保守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应适当地改变政策。更多的人则认为,象目前这种制造业没有很好恢复,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际收支的顺差依靠北海石油和金融、服务业来弥补的状况,不是长久之计。虽然英国政府一再否认社会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与经济政策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毕竟还是压力不小,尤其是失业问题。因此,财政大臣劳森在11月12日的秋季预算中提出,今后两年要增加公共房屋、医疗卫生和就业计划等方面的支出,总数达五十亿英镑,并且明年开始实行减税。经济界人士指出,这是政府经济政策的明显松动。但是这种松动是有限度的。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不能为解决失业而放松通货膨胀的控制。
二次大战后的英国,凯恩斯主义时兴过,现在不大灵了。保守党政府推行货币主义,看来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看样子又准备有所变通,前景如何,还很难说。最近《金融时报》上一篇分析经济形势的文章标题就是:《英国经济前景还可以,但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