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奢华之风不可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5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奢华之风不可长
李登望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不摆阔气,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移风易俗起过很好的作用。
近些年来,出于种种原因,或者由于经济情况的好转,或者由于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或者由于受到外来的影响,或者由于一些人认为俭朴之风已经不合时宜,有些机关、单位,有些领导干部,逐渐滋长起奢华之风。小汽车越买越多,越来越华贵,行政经费支出数字越来越大。开一次授奖会,可以耗费几十万元,报纸批评此事,有些人还不以为然。最近,笔者家乡一个乡政府的领导,开着几辆车,带着一帮人,到北京购买沙发、电扇等物品以布置乡政府,花了上万元。由此可见奢华风气之一斑。
经济状况好了,生活水平高了,机关、单位在办公用具、交通工具、文化娱乐设备等方面花些钱,也是应该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正常的需要之外追求豪华奢侈成风,这就不可不刹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俭奢同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人认为,俭可助廉,俭以养德,奢是大恶,侈是大罪。可见俭奢问题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一个机关,一个单位,讲讲排场、摆摆阔气,看起来关系不大,但随着奢华之风的滋长,这个机关、这个单位的风气会随之变坏的。以办事机关为例,奢华了,就容易使工作人员贪图享受,脱离群众,好逸恶劳,斗志衰退。因而,我们要把奢华看作四化建设之大敌,党风、社会风气之大害。
周恩来同志生前号召我们:“不要向剥削阶级造成的奢侈腐化的生活看齐,要向我们历来的艰苦朴素的生活看齐。”现在条件不同了,当然不是要使生活标准回到战争年代。但是,奢华,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要学它。过去我们贫穷,想奢华也奢华不起来;今天我们虽然稍微富裕一点了,但是,要看到一些困难地区农民不过是刚刚吃饱肚子,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要经过艰巨的努力才能达到小康水平。因此,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即使手头宽裕了一些,也不应该追求生活上的奢华。那些钱,应当用在发展生产,发展教育科学等方面去。将来我们更加富裕了,俭朴的传统也不能丢。机关单位铺张浪费,挥霍公款,是一种腐败现象。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