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把基础补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5
第2版()
专栏:

把基础补好
本报评论员
近几年,我国农村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之处。例如各种农副产品的商品量大大增加了,农村的交通运输、贮藏、包装、加工等流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而束缚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
许多人为农村近几年时而卖这难、时而卖那难感到困惑不解。在一些地方,粮食、蔬菜、瓜果、肉畜等等,本来是欢天喜地的丰收,却运不出、卖不掉,甚至霉烂变质,成了难以排解的困忧。在另一些地方,这些农产品又供不应求,市场脱销。例如,东北地区的玉米、高粱等粗粮急待外销外运,而南方有些地方却缺少饲料粮,只好用大米喂猪。造成上述现象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流通设施单薄,储存和周转能力低弱。
我国农村商品生产长期不发达,又长期忽视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几年商品生产兴起于前,流通基础设施改善不能紧随于后,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要清醒地看到,流通基础设施的落后,正严重地影响商品经济链条的顺利运转。因此,当前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象盖房子十分讲究地基一样,扎扎实实地抓好流通设施建设,提高储存和周转能力,把商品生产的基础补好。那种以为抓生产、销售现得利,抓流通基础设施慢得利、难得利,因而忽视后者的做法,是缺乏远见的,万万要不得。
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主要困难,一是资金不足,二是缺乏技术,三是要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动员起来,共同兴办一家一户难以兴办的流通基础设施,还缺乏经验。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切实给予重视,这些困难是可以逐步克服的。我们应当更广泛地动员各个方面以及广大农民的力量,使国家、地方、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合理结合。怀远县按照“受益者自愿集资,投资者优先受惠”的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兴办流通基础设施的做法,可供参考。他们的实践说明,当前谁重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谁就抓住了稳定与扩大商品生产的主动权,谁就会先尝到打好基础的甜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