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在托马斯·曼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5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在托马斯·曼的故乡
缪俊杰
清晨,细雨蒙蒙,我们离开汉堡的欧罗巴饭店,乘火车前往联邦德国北部波罗的海岸边的美丽城市卢卑克访问。
与西柏林、汉堡、不来梅、汉诺威、波恩、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这些城市比起来,卢卑克在联邦德国的地位并不那么显赫,但由于它诞生了两位世界著名的兄弟小说家卢兹·亨利希·曼和保尔·托马斯·曼,这个滨海小城也颇令世人瞩目。
我们到达卢卑克,正好雨后放晴。初夏的艳阳,照射着高高耸立着的罗马式、哥特式、巴罗克式教堂的塔顶,一眼望去,犹如姿色峥嵘的群峰。导游告诉我,这是联邦德国保留着最完整的中世纪风格的一座城市。虽经多次战乱兵燹,但许多古老的建筑都还相当完好。这里没有贯穿市区的公路,许多街道还保留着鹅卵石路面,店面建筑也古色古香。导游领我们穿过绿荫掩映的小巷,和树着一座座雕塑的街口,第一个参观点,便是托马斯·曼的故居。
托马斯·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中德国著名的小说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哥哥卢兹·亨利希·曼以长篇小说《臣卜》而著名。保尔·托马斯·曼的主要代表作是《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作品被公认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一,因而获得192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托马斯·曼的故居,是一座临街的三层楼房,座落在一条不到二百米长的斜街中间,门面是典型的德国式建筑,楼上是一间间厢房,至今还保留着托马斯·曼读书和起居的房间。导游告诉我,托马斯·曼的家庭属于当地富裕的上层,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粮食批发商和国会议员,母亲则是一位有德国和拉丁美洲混合血统的贵族后裔。父亲那种严格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与母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都对两个儿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托马斯·曼幼年曾在这里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体验了这个家庭从豪富到衰落的过程。他的著名的编年史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所描写的环境和场景,就有这里的影子。
走出托马斯·曼故居,我们来到了座落在市中心的卢卑克大教堂。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巍峨峻拔,尖顶高耸入云。整个建筑几乎没有墙壁,骨架立面之间是一个个又高又大的窗子,这就使它的内部既宽阔高大又很明亮,窗子镶嵌着彩画玻璃,透过富于变化的彩色光线,使人产生一种腾空而起的神秘宗教感。相传托马斯·曼童年常跟着家里的人去这座教堂。
托马斯·曼的遗稿、遗物、事迹陈列,则主要在卢卑克艺术博物馆里。这是德国有名的博物馆之一。它象一座公园,有假山、喷泉,还有各种塑像,环境十分幽雅,而展室则是一座楼房。
接待我们的馆长是一位约莫五十岁的文物学博士。因为我们来自中国,他首先领我们参观了一个与中国和东方文化有关的展室。这位博士告诉我,中国文化在十六、十七世纪,通过荷兰、英国传入德国。我们参观了七八个房间,其家具陈设、房间布局、桌椅形状,乃至墙纸图案中的仕女、八哥等等,都与中国明朝时期的设计和风格相近。这说明,中德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托马斯·曼文物陈列室是一间很大的展室,墙上挂着一些表现托马斯·曼生平和家庭生活的油画,展品柜里展出了他的各种著作的版本以及部分手稿。托马斯·曼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是自学成才的。家道中衰之后,他迁居到南方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同一个大学教授的女儿凯茜·普林肖姆结婚,过了二十几年幸福安定的生活。他写下了《布登勃洛克一家》、《伤心的人》、《高贵的王室》、《魔山》、《马利奥与魔术师》、《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四部曲长篇小说),以及《绿蒂在魏玛》等大量著作。他在慕尼黑居住期间写过宣扬尼采超人哲学与叔本华悲观主义的长篇小说《死在威尼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他从“保卫祖国”的错误认识走向清醒,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民主战士。希特勒上台前后,他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告诫他的同胞们要警惕法西斯主义的蔓延。1933年,他到瑞士度假,并迁居瑞士,直到去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祖国访问,接受了联邦德国政府授予他的最高勋章。……展室以生动的画幅和文物勾勒了这位著名作家宏恢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
德国人民是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这位大作家的。卢卑克也因为出了这位文豪而增添了光采。人们谈起卢卑克,往往就会想起托马斯·曼。
卢卑克,托马斯·曼的故乡,它的风光和文化遗产,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