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民主德国私营手工业者的“金色大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7
第7版()
专栏:

民主德国私营手工业者的“金色大地”
孙苗伊 卢永华
“手艺人有着金色的大地”,这是在德国历史上流传的一句褒奖手工业者的谚语。来到民主德国,我们很想了解一下,在这个工业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私营手工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在当地政府的热情安排下,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们乘坐的汽车在民德南部绵延不断的厄尔茨山区奔驰。在一望无边的林海里,我们一会儿浮出“海面”,一会儿又被淹没在参天的密林中。大约离开马克思城一个半小时,汽车停在施托伦贝格小镇旁边的一幢茅草屋顶的房屋前。这座房屋非常富有特色,墙壁红白黑相间。细沙小路,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花草,加上周围绿树掩映,使它俨然象一座乡间别墅。原来这竟是一座木工手工业作坊!
业主西格哈德·格鲁纳先生五十开外,非常干练,十分好客。他首先带领我们穿过他的作坊。作坊面积很大,约有近百平方米。锯末、刨花洒满一地,电锯、电刨等木工工具一应俱全,明晃晃地,看来象是新购置的。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正在机器旁边埋头操作,一丝不苟。靠墙处摆着已经完工的家具,有门框、桌子、组合柜等,据说其中一件高级书橱是苏联驻该专区总领馆定做的。隔壁就是仓库,各种板材、木材码得井井有条,足见业主经营的认真、严格。
接着,主人把我们带到一间小巧别致的办公室,开始向我们侃侃而谈。格鲁纳先生是自由民主党党员,乡人民代表,县建筑委员会主席。他说,德国统一社会党向来把对待私营手工业者的态度作为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党的经济政策与福利政策相统一的方针,方便群众生活,民德近年来对私营手工业者的政策进一步放宽。1976年,部长会议作出专门决定,促使许多原来已经关闭的作坊重新开张,上了年纪的店主有了年轻的接班人。1984年,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进一步决定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个体手工业者以优惠,其中包括对原来新开张的店铺一年内不征税,现在改为两年。由于国家政策灵活,民德手工业者人数现在猛增至四十二万多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年产值达一百八十五亿马克,占国民总值的3%以上。目前,民德的私营企业行业几乎涉及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1984年为例,个体户在眼镜业中占94.5%,汽车、钟表、家具和鞋类修理业中占65%到94%以上。
格鲁纳的木工作坊雇有四名伙计、一名徒工,专门从事家具生产。1984年产值达十万马克以上,扣除成本费用,自己获取年利润为二万马克。伙计月工资平均八百马克左右,与国营企业职工相差无几,徒工每月可领取近二百马克的零用钱。他说,木工行业收入居中游,面包房、点心铺、肉类加工场能赚大钱,年收入可达八、九万马克,可是他们需要起早摸黑,工作强度很大,非常辛苦。
我们提出了个体户的材料来源、产品定价和销售问题。格鲁纳回答说,各地都有商业合作社负责采购并向私营企业销售原材料,个体户可以入股,也可以同它签订合同。近年来,商业合作社除经销原料外,还为手工业者代销产品。民德私营企业产品主要供应当地居民,也有部分出口换取外汇。确定产品价格的依据有二:原料消耗和花费工时,而国家对二者有统一规定。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各行业都以乡为单位成立以高级师傅为主的顾问小组,负责检查产品定价是否合理。
格鲁纳先生的介绍既生动又实在,象磁石吸铁一样吸引着我们,以致我们甘愿舍弃当晚观看文艺节目的机会。天色将晚,主人建议去参观他的住处。他驾驶着民德生产的“瓦德堡牌”小轿车在前面带路,将我们引到了施托伦贝格小镇上一幢崭新的居民楼前。等我们到达他那三室一套的住处,俊秀的女主人早就抱着刚满四岁的孩子迎候在门口了。格鲁纳一家三口,共有两辆小轿车,夫妇俩各有专车。
这位木工师傅的居室,简直是一套用木器雕琢而成的现代化艺术品。各种家用器具都用高级松木制成,美观舒适,且散发着阵阵清香。房间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甚至连洗衣间里也摆着一台小型电视机,据说这是专供女主人洗衣服时解闷的。陪同我们的外事局同志不无羡慕地称赞说,主人的住房条件不亚于中央部长。
夜幕降临了。我们不好意思过多占用主人的时间,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同格鲁纳先生一家握手道别。虽然只是参观了格鲁纳先生的作坊及其家庭,但却使我们从中看到私营手工业者在民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路上,夜风习习,林涛阵阵,似在向我们诉说,民主德国私营手工业者脚下这片“金色大地”,是坚实而充满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