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治山致富要靠“小、短、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8
第2版()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治山致富要靠“小、短、多”
中共广东省委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马恩成
近几年,我省山区出现了一批富裕起来的典型。从肇庆地区的一些区乡来看,它们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行“小、短、多”的山区经济发展方针。
“小”,就是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小药园,还有在承包的边远山地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小庄园。一般是几亩,十几亩,也有几十亩、上百亩的,都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它适应山区地广人稀的特点,易于调剂家庭劳动力,成本低、效益高,因此,调动了千家万户经营山地的积极性。
“短”是指适宜山地种植的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如竹、茶、桂、柑、橙、柚、柿、梅,棕、桑等,还包括竹木的一些副产品,它对生产周期十多年的用材林来说生产周期短,但经济价值高,一般比单纯造用材林的经济价值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多”,指多种经营。除种植业外,还有养殖业、采矿业,多种多样的竹、木、茶、果、石等加工业,通过加工多次增值。
实行“小、短、多”,适合当前山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以充分挖掘山区丰富的资源,加快山区商品生产步伐,使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是发动群众治山致富的好方针。一些发展较早的地方,确实开始富裕起来了。广宁赤坑区是重点林区,过去单纯依靠砍木材过日子。山光人穷,钱粮两缺。这几年发挥了山区的资源优势,从1977年起种砂仁六千二百亩,今年收鲜果二十二万斤,收入一百一十万元。超过了木材的收入。该区的水利资源可发电二万二千千瓦,现已办起十七个小电站,共装机七千四百多千瓦,纯收入九十六万元。还促进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的良性循环。该区农民还办起了二十六个小金属矿,收入已达二百万元,可见“小、短、多”优势之多、效益之高。
有人担心发展“小、短、多”会影响“以林为主”。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山区从长远来看,应该以林为主。只有造林绿化,才能发挥山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林木生产周期长、收益慢,受到严重破坏后恢复也慢。目前我省一亿八千万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只有八千万亩,其中大部分是不能采伐的中幼林,还有宜林荒山荒坡地五千八百万亩。不少地区仍然没有摆脱过量砍伐的恶性循环。要真正做到“以林为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多方开辟治山门路,在短期内使群众增加收入,才能把现有林保护住;也只有群众增加了收入,才能够积累更多的资金,增加营林的投资,加快造林的步伐。因此,要想林业上得快,也必须依靠“小、短、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