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从“谷子高粱”到“古贝春”——记山东省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张子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9
第2版()
专栏:

从“谷子高粱”到“古贝春”
——记山东省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张子文
本报记者 高保生
今年“五一”,全国总工会颁发了首批“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经营管理者”荣誉证书,山东省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张子文的名字跃然榜上。这位从十七岁参加革命起,就与“谷子高粱”打交道的农业干部,前几年勇敢地挑起了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的担子,使这个濒于倒闭的企业迅速兴旺起来,生产出了“古贝春”等优质名酒,年创利润超过三百万元。
“不论干什么事,都要有苦干精神。不扎扎实实地干,是出不了成绩的。”当初,上级派他来酒厂时,面对他的是一个十年动乱留下来的烂摊子: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企业连年亏损,后来转产陈醋和老腌咸菜也无法维持生计。干部职工四散谋生,就连酿酒用的锡锅,也被人砸的砸,偷的偷了。
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他买了毛巾、手套,挨户送到工人们手里,动员他们回厂上班,开工缺钱缺原料,他东借西借筹集资金,派人四处采购粮食;他还和公安部门一起,到附近农村找回了被窃去的设备。就这样,三十几个人,一间旧厂房,几台破设备的酒厂,张子文上任仅两个月,又恢复了生产。
张子文看得远,以他的倔强劲,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不仅要在酿酒行业站稳脚跟,还要走出自己的路子,创出一些优质名牌的产品来。他派出技术骨干分赴洋河、泸州等酒厂学习,跑遍周围几十个村庄寻找合格的老窑泥,从建池、发酵,到制曲、配料,亲自把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子文的努力成功了,第一年,就试制出“武城特曲”,批量生产后,连续九年被评为省优质酒。
张子文懂得,要管理好企业,光靠热情和干劲还不行,得懂技术,会经营。为了掌握新的酿酒技术,他从北京、天津等地聘请了酿造专家,定期来厂授课。他自己则刻苦钻研,掌握了一整套制曲、配料、蒸馏、勾兑、储存等酿酒技术,从外行变成内行。
他发现本县刘宝仁在大学里学过微生物,就“三顾茅庐”请进厂里,担任了技术科长。又到惠民县,聘请酿酒专家马绍兴到厂里工作,现在担任了厂长,入了党,还是省人大代表。
尊重知识,大胆使用人才,使这个厂产品质量每年都有新突破。几年前,以张子文为首的攻关小组,精选小麦、高粱、糯米等五种原料,创用高温曲、低温发酵、清蒸清烧工艺流程,试制成高级浓香型白酒“古贝春”,跻身于齐鲁名酒之林,畅销二十多个省、市。1984年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铜杯、部优质荣誉称号。
现在,这家酒厂的产品已发展到二十一个品种,年产量达两千多吨,比十年前翻了三番。十年向国家交纳利税一千零二十八万元,职工的生活条件也相应改善。但张子文并不满足,他根据社会需求,今年又兴建两个新厂,扩大优质酒生产,并试制成功了茅台型高档酒、低度“古贝春”,强身延年的药酒“益寿醴”,也在创制中。他说:“我要在有生之年,再创几个优质名牌产品,向国家名酒行列迈进,多为国家作贡献,这就是我的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