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秘书工作建设的两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9
第4版()
专栏:

秘书工作建设的两个问题
杨尚昆
《秘书工作》杂志能在全国发行,并且受到广泛欢迎,说明秘书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说明广大秘书工作人员希望通过它交流经验、获得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也说明读者希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现在,我就秘书工作问题谈两点意见。
第一,现在我国四化建设的好形势,要求所有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都要很好地树立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创新、改革这个问题上,老一点的同志要注意的是如何正确对待老经验,敢于冲破老框框的束缚;年轻同志没有这种累赘,对新知识、新方法接受得快,却要注意防止盲目性。这就提出了要从思想上和实践中解决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政机关的秘书工作还在全国革命胜利之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就已创建,并得到逐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建国三十几年的建设,又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许多适应我党我军我国政权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秘书工作制度,总结并坚持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其中如:为领导机关服务的坚定指导思想,准确、迅速、保密的工作方针,严谨而细致的工作作风,自觉而又严格的职业纪律,埋头苦干、不图名利、甘做无名英雄的献身精神,等等,至今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但是,要认识到,任何经验和传统都是一定的历史实践的产物,当这种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变了时,就必须创新,必须改革,必须创造一些新的经验和办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否则,就没有出路。我国现在的经济工作是一个全面改革的、大发展的形势,我国的政治生活也是生动、活泼的局面,我国科学技术正向着世界先进水平发展。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使领导机关对秘书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例如,领导决策对信息的需求,要求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必须以主要精力来收集、研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要求尽快实现传递手段电子化、办公手段现代化,秘书部门如果认为传统的工作方法毋需改变,就会拖领导工作的后腿。因此,抱着老经验、老办法、老传统不放是不行的。当然,创新和改革必须尊重科学。对过去的东西要作分析,好的要坚持,过时了的要敢于打破。坚持历史观点,采取科学态度,是解决继承与创新这一重要问题的正确办法。
第二,有一支好的队伍,是做好秘书工作的根本保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加速秘书队伍的新老更替。目前,还有一部分机关的秘书工作干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过去有不少同志有一种偏见,认为搞机要、秘书工作的同志主要是忠诚老实,而文化程度则不必要求很高。形成这种偏见是有历史原因的。到了我国正在实现四化建设的今天,这种老观念就应当摈弃了。在现代条件下,秘书工作队伍除了革命化仍应是首要条件外,还必须有文化、有知识、有才干,懂得秘书工作业务,而且精力充沛,否则就很难完成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条是选调一批符合条件的同志,加强这支队伍;一条是对现有从事秘书工作的干部进行文化和业务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水平。在调整秘书工作队伍时,一定要注意保留一批懂业务、有才干的骨干,使其相对稳定。因为这种人熟悉一个机关部门、一个地区的情况,熟悉各种文件、会议的历史沿革、熟悉各种业务制度和工作方法,甚至对各个文件的内容、内在联系、政策的发展过程,他们也很清楚。有了这样的一批专家、骨干,就可以更好地实行秘书队伍的传帮带,更好地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这不仅对加强秘书队伍建设本身有利,而且对领导机关开展工作也十分必要。因此,要从政治、生活和制度上采取措施,关心、爱护和鼓励在办公厅(室)秘书部门工作的那些有才能、熟悉情况的同志,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工作下去。
这两条意见,可说是一条属于思想建设,一条属于组织建设,希望引起同志们注意。
(原载《秘书工作》1985年第二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