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言宜有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19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言宜有方
金戈
“知无不言”是开展批评的一句有益的格言。多年来,尽管我曾目睹过不少“祸从口出”的怪现象,尽管一些至好亲朋多次规劝我“少说为佳”,但我仍然努力实践这句格言。因此,友人常责怪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也常以“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自我解嘲。
敢于开展批评,不但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体现着一个人的政治胸怀。按照古人的说法,臣有诤臣,友有诤友。诤臣、诤友之言,谓之“诤言”。何谓“诤”呢?“诤”就是敢于直言规谏,就是敢于批评。《说苑·臣术》有云:“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诤友”也好,“诤臣”也罢,无非是治病救人,帮助他人改正缺点或错误。诸葛亮在讲及“纳言之政”时曾说过:“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人希望有诤友,父希望有诤子,国希望有诤民。我不敢自诩为“诤友”、“诤民”、“诤党员”,但我愿以此律己。所以,不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同志,对下级还是对上级,只要发现其缺点错误,势必“诤”之,而且一定要“诤”个一尽方休。只有如此,方感尽了交友之道、同志之责。否则,便有“骨鲠在喉”之感、愧对内疚之忧。
开展批评,我向来反对拐弯抹角,主张袖筒里插棒槌——直来直去。古贤有云:“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同时我又认为,直言既不等于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也不等于不讲批评的方式方法。既然批评是为了治病救人,不但“开药”慎之又慎,“煎药”也宜讲究方法,否则就不能“药”到“病”除。现在,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青年同志常常失之于此。比如有些青年同志,对某些问题有意见,因此而提出批评是无可非议的。但或者因为缺乏深思熟虑,为现象所迷惑,乃至认良为莠;或者因为方法失当,违背了初衷。所以,我们在直言批评时,要力求做到是非分明,方法得当,争取用最佳的方法,取得最佳的效果。
“文革”期间,虽然号称“大民主”,其实连“小民主”都没有。现在,我们的民主生活、民主制度正在日益发展、完善,可谓今非昔比。可以预言,伴随着四化进程,我们国家的民主程度必将日益提高,人民的民主权力将会日益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勇于开展批评,又要学会使用民主权利,善于批评。因此,关于批评,我不但赞成“知无不言”,而且提倡“言宜有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